中国互金协会发布仿冒金融App风险提示
AI导读: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关于防范通过仿冒金融App实施诈骗的风险提示》,指出不法分子利用仿冒金融App进行诈骗活动,导致金融消费者财产损失。文章介绍了仿冒App的诈骗手段、对金融机构的危害,以及提升公众防范意识和金融机构打击仿冒App的建议。
日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以下简称“中国互金协会”)正式发布了《关于防范通过仿冒金融App实施诈骗的风险提示》(以下简称《风险提示》)。该《风险提示》明确指出,近期不法分子频繁利用仿冒金融App进行诈骗活动,导致众多金融消费者遭受财产损失。为了提升公众的防范意识,切实保障金融消费者的财产安全与信息安全,中国互金协会特此发布这一重要提示。
受访者普遍表示,中国互金协会此次发布风险提示,不仅彰显了其对消费者安全的深切关怀,更有助于推动整个金融市场向更加合规、健康的方向发展。
揭秘仿冒App的诈骗手段
具体而言,仿冒App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仿冒正规金融机构的官方App,通过采用与正版高度相似的图标和名称来迷惑消费者;另一类则是冒用金融机构的名义发布虚假的App,这些不法分子精心设计的虚假App往往能够掩盖与官方App的差异,从而大幅降低消费者的警惕性。
据相关了解,这些仿冒金融App通常通过网页链接或社交软件等渠道进行传播和下载,并采用多种手段实施诈骗。例如,它们会以低息、无抵押、快速放款等诱饵吸引急需资金的用户申请贷款,随后以各种理由要求用户转账汇款;或者推出号称高收益、稳赚不赔的虚假理财产品,利用用户追求高回报的心理,先给予小额返利以获取信任,再诱导用户投入大额资金后关闭App卷款跑路;更有甚者,会通过仿冒金融App窃取用户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用于盗取资金或进行其他违法犯罪活动。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指出,仿冒金融App对正规金融机构的危害极大,不仅损害了相关机构的品牌信誉和公信力,还增加了客户流失的风险。
提升公众防范意识是关键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互金协会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应选择正规渠道下载金融App,如从金融机构官网或合规的主流应用市场进行下载,避免点击可疑链接或下载可疑应用。同时,建议优先选择经过备案的移动金融App,并谨慎操作敏感信息。
在使用金融App时,消费者应提高警惕,不随意向他人透露账户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在输入密码时,要确保周围环境安全,防止他人窥视;不随意在不明App上填写个人敏感信息。此外,还应定期查看金融App中的账户交易记录和余额变动,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联系金融机构进行处理。
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表示:“《风险提示》的发布有助于增强金融消费者的防范意识,让消费者更加谨慎地对待金融App,并提供了有效的应对策略,让消费者在遇到可疑情况时能够迅速采取行动,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在金融机构端打击仿冒金融App方面,叶银丹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金融机构应加强App和网站的防伪措施,如嵌入独特标识和多重加密技术,确保用户可以轻松识别真伪;同时,定期对App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审计,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风险。二是加强消费者风险教育和引导,通过官网、社交媒体等渠道定期发布风险提示,提高消费者的识别能力。三是建立仿冒监控系统,利用自动化工具对市场上的App进行实时监控和追踪,及时发现并举报仿冒金融App。四是加强监管与合作,与相关行业协会和监管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共同打击仿冒金融App和网站的违法行为。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