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年来,创新药出海路线备受药企青睐,BD交易快速增长,NewCo模式成为新风口。恒瑞医药等多家企业宣布BD项目,康诺亚等采用NewCo模式出海,获得资金支持与合作方股权,助力中国创新药企在国际市场获得更多资金和市场份额。

近年来,创新药出海路线已成为众多药企竞相采用的发展策略。最新数据显示,商务拓展(BD)交易在过去几年间呈现出迅猛的增长态势。特别是在2023年,国内License-out(授权出海)的数量已经超越了License-in(授权引进),彰显出中国创新药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而到了2024年,中国新药License-out的首付款交易金额更是首次突破了一级市场的筹资金额,进一步验证了中国创新药出海的热度和潜力。

步入2025年,药企的“出海潮”依旧势头不减。年初之际,恒瑞医药、信达生物、宜联生物、先声药业等多家知名企业纷纷宣布了BD项目。据蓝鲸财经不完全统计,仅上述几家企业达成的BD项目交易总额就已超过30亿美元。其中,以NewCo模式为代表的BD出海交易新模式,正迅速崛起成为行业的新风口。

以康诺亚为例,这家企业在新的一年里再度完成了两笔NewCo大单交易。其中,1月10日,康诺亚宣布与美国生物技术公司Timberlyne Therapeutics, Inc.(简称“Timberlyne”)达成独家授权许可协议,涉及潜在同类最优的靶向CD38人源化单克隆抗体CM313。值得注意的是,Timberlyne正是由康诺亚与贝恩资本、Abingworth、Venrock及MountainField Capital共同创立的,且在达成CM313授权的同时,Timberlyne还获得了1.8亿美金的A轮融资协议。融资完成后,康诺亚持有Timberlyne 25.79%的股权,继续保持其最大股东地位,同时康诺亚董事长陈博将加入Timberlyne董事会,首席财务官张延荣则担任董事会观察员。

此次A轮融资的领投基金包括贝恩资本生命科学基金、洛克菲勒投资旗下的Venrock健康资本以及凯雷旗下的Abingworth,均为生物医药行业的知名投资机构。作为回报,康诺亚将获得3000万美元的首付款及近期付款,并继续持有Timberlyne股权。此外,在达成若干销售及开发里程碑后,康诺亚还有望获得最多3.375亿美元的额外付款,以及销售净额的分层特许权使用费。

自去年以来,NewCo模式凭借其兼具出海和融资两大属性的优势,旨在帮助国内药企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的资金和市场份额,这一出海模式已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多位业内人士指出,NewCo模式下,国内药企通过设立海外子公司,将特定管线的海外权益装入该子公司,并与海外资产形成新的License-out交易模式,正逐渐成为业内出海的新趋势。

据统计,2024年至少有7家本土企业采用了NewCo模式出海。相较于传统的License out交易,NewCo模式不仅使本土药企能够获得资金支持,还能获得合作方的股权,从而在产品后续研发乃至商业化阶段,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增值收益。以恒瑞医药为例,去年5月,该公司将其GLP-1产品组合以入股形式授予Hercules,并获得后者19.9%的股权和最高超过60亿美元的相关付款,以及一定比例的销售提成。同样,康诺亚去年7月也将两款双抗新药CM512、CM536的大中华区外全球权益授权给Belenos Biosciences,获得了可观的预付款、里程碑金额以及销售分成。

康诺亚因四度采用NewCo模式出海而被业内誉为“NewCo专业户”。该企业由原君实生物的创始人之一、国内第一个PD-1的开发者陈博与曾经的“O药”开发者王常玉共同创立。然而,康诺亚在管线布局上却有意避开了竞争激烈的PD-1赛道,而是选择了IL-4R、TSLP、Claudin 18.2 ADC、CD3、CD38等更具潜力的靶点进行研发。自2021年7月正式挂牌港交所以来,康诺亚的营收和资金状况也呈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

对外授权和出海模式的搭建,为康诺亚等创新药企有效补充了现金流。康诺亚方面表示,NewCo模式不仅有助于企业集中资源推进管线、加快研发速度,还为产品的国际化进程注入了强劲动力。此外,据统计,目前中国在研创新药数量位居全球第二。2024年,中国创新药领域的License out交易数量已是同期License in交易数量的3倍,这充分说明中国创新药企的研发实力正逐步得到全球市场的认可。通过BD交易,中国优质的早期资产正在频繁登上国际舞台,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文章来源:蓝鲸财经)

创新药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