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管理规模缩水,被动指数投资崛起
AI导读:
近年来,顶流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管理规模普遍缩水,而被动指数投资则呈现出高歌猛进的态势。多位基金经理表示,尽管主动权益投资表现不亮眼,但主动管理的价值依然不可否认。本文探讨了主动权益投资未来的发展趋势。
顶流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管理规模缩水,被动指数投资崛起成新趋势
近年来,顶流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普遍遭遇缩水挑战,而被动指数投资则呈现出高歌猛进的态势,其千亿级阵容正日益扩大。这一对比鲜明的现象引发了市场对于主动权益投资未来的深刻思考。
被动指数基金规模持续攀升
公募基金2024年四季度报告已悉数出炉。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百亿级主动权益基金经理数量共计70余位,这一数字反映了当前市场中的主动权益投资格局。其中,仅易方达基金的张坤管理规模超过500亿元,成为唯一一位跻身500亿级行列的基金经理。此外,景顺长城基金的刘彦春、中欧基金的葛兰管理规模也均超过了400亿元,而兴证全球基金的谢治宇、广发基金的刘格菘、易方达基金的萧楠、汇添富基金的胡昕炜以及中欧基金的周蔚文等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也都迈过了300亿元的门槛。
然而,与前几年相比,顶流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普遍出现了缩水现象。尽管如此,仍有部分百亿级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实现了增长,如银河基金的郑巍山、信达澳亚基金的冯明远、万家基金的莫海波以及华夏基金的屠环宇等,在2024年四季度均实现了管理规模的增加。
与此同时,被动指数基金市场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规模已突破3500亿元大关,易方达沪深300ETF的规模也达到了2400亿元。此外,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以及南方中证500ETF等基金的规模也都超过了1000亿元。从基金经理的角度看,华泰柏瑞基金的基金经理柳军的管理规模超过了4400亿元,易方达基金的基金经理余海燕的管理规模也超过了3700亿元。同时,还有多位被动指数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达到了千亿级别。
基金经理:主动管理价值依然重要
面对主动权益投资市场的变化与挑战,多位基金经理表示,尽管近年来主动权益投资的表现并不十分亮眼,但主动管理的价值依然不可否认。一位基金经理指出:“主动管理型基金通常遵循组合管理、分散配置的基本原则,对行业集中度、个股集中度都有明确要求。因此,在结构性行情中,其阶段性表现可能不如满仓某个行业或赛道的ETF。然而,从长期来看,分散组合管理具有中长期价值,有助于规避极端风险。”
此外,该基金经理还强调:“主动权益基金的管理团队通常会对所投资的行业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便找出最有价值的投资机会。这一过程也是发挥定价作用的关键所在,这是被动投资和量化投资所无法替代的。在全面注册制时代,基金要提升价值发现效率,这正是主动权益投资不能被取代的核心原因。”
综上所述,尽管顶流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普遍缩水,但被动指数投资的崛起并不意味着主动权益投资将失去其市场地位。在未来的市场中,主动权益投资仍将继续发挥其独特价值。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