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门联合推方案促中长期资金入市,银行理财面临新机遇与挑战
AI导读:
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允许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并给予同等政策待遇。此举有望推动中长期资金与优质资产对接,但理财公司仍面临PR3以上产品销售困境,加大封闭式长期限理财产品部署成为趋势。
近日,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这一举措迅速引发了市场的广泛热议,尤其是银行理财界的专业人士,纷纷对此展开了深入探讨。
《方案》明确指出,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多家机构,将被允许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同时,在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以及举牌认定标准方面,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将与公募基金享有同等的政策待遇。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方案》的出台,全面优化了银行理财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资格认定流程,这将有效推动中长期资金与优质资产的高效对接,进一步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据财联社记者了解,多家公司的内部讨论重点已经转向了权益类产品的部署。
降低门槛:理财资金可直接涉足权益市场
华南地区的理财人士向财联社记者透露,《方案》的一大亮点在于允许理财资金直接参与权益市场。在此之前,理财资金入市多是通过券商专户参与新股申购,但由于打新收益的不确定性较大,且资金面临较长的锁定期,因此在股市波动较大时,理财公司参与打新投资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光大理财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指出,《方案》实施后,理财资金参与上市公司锁价定向增发项目的限制将被取消。同时,在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以及举牌认定标准方面,银行理财将与公募基金享有同等的政策待遇,这意味着银行理财将晋升为A类投资者,有望提高其新股配售比例。此外,同一理财公司管理的多支理财产品或可被视为同一委托人,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理财资金直接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门槛。
兴银理财首席权益投资官蒲延杰也表示,银行理财公司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将实现中长期资金与优质资产的有效对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助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面临挑战:PR3风险等级以上产品销售困境
尽管《方案》释放了诸多利好信号,但混合类、权益类产品的存续规模占比却呈现出“缩水”趋势。这一现象清晰地反映出,当前理财公司在推动理财资金入市的过程中,仍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题。
华南某理财公司的产品负责人指出,以往超过95%的银行理财产品均为PR1、PR2风险等级的中低风险纯固收类产品。在当前的行业格局下,如果不发展PR3至PR5等级的权益类产品,理财资金就难以顺利入市。从行业数据来看,2024年四季度PR3以上产品的规模仍处于下降趋势。因此,该负责人建议,PR3以上的理财产品发行需要得到更明确的政策支持。
该负责人进一步分析指出,就目前情况来看,理财资金入市的堵点仍然较为突出。对于PR4(较高风险)、PR5(高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即偏股型、股票型产品,客户首次认购需前往柜台当面办理。这一规定虽然能够确保投资者充分了解产品风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大幅增加了销售成本和难度。此外,PR4、PR5等级的理财产品目前尚未开通互联网销售渠道,这使得客户触达极为困难,进一步限制了此类产品的推广和理财资金的入市步伐。
加大部署:封闭式长期限理财产品成趋势
随着《方案》的出台以及理财产品估值方式整改调整导致的波动增加,多名业内人士均认为,这预示着理财公司将加大对封闭式长期限理财产品的部署力度。
据华东某理财公司人士分析指出,如果理财公司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将面临一个突出的现实问题: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通常设有较长的锁定期,然而当前市面上的理财产品多为短期形态,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期限错配。因此,理财公司若要参与相配,就需要发行期限更长的理财产品。
此外,当前投资者或倾向于选择封闭式长期限产品,以在波动的市场环境中有效锁定投资机会;亦或是选择风险较低的PR1类产品,以确保资金安全。从业内的反馈来看,长期限理财产品的部署工作已经启动。例如,光大理财将研究发行“+定增策略”的长期限(18个月以上)公募类固收+产品。同时,光大理财也将积极丰富私募股权类、项目融资类产品体系,探索通过私募专项产品的方式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投资。
平安理财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称,将持续挖掘更多匹配中长期资金属性的优质资产,汇集壮大银行理财的中长期资金,并建立中长期的考核机制。同时,在固收类资产预期收益下行的情况下,该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多资产多策略的产品创设和投资布局力度,提升对权益市场的参与程度,充分把握国内权益市场的投资机会。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