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提出六大改革举措,并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更名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加大对青年科研人才的扶持力度。

临近春节,当高校与科研机构纷纷步入假期模式之际,一群科研工作者却正为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忙碌筹备,尤其是面对今年诸多新变动,他们心中不乏焦虑。

近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先是发布了《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其中提出了六大改革举措。紧接着,委员会宣布自2025年起,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及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进行更名,分别调整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及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这意味着,运行长达三十年的“杰青”、“优青”称号将成为历史。

那么,除了这一重大更名之外,今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还将迎来哪些新规则?哪些学者将因此获得新的申请机遇?

杰青项目“摘帽”,三十载历程终结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始于上世纪90年代,旨在解决我国科研队伍中的人才匮乏与断层问题,通过专项经费支持,培养科技领军人才,目前资助强度高达400万元/人。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则设立于2012年,旨在参照国际经验,专门支持学术生涯早期的优秀人才。

数据显示,自1995年至2023年间,有353位杰青项目资助者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占比高达43%。同时,在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中,杰青项目负责人参与完成的项目占比高达82%,充分彰显了杰青项目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卓越成效。然而,尽管成绩斐然,该项目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与问题。为此,2023年11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宣布将对杰青项目进行重大改革,包括为表现优秀的项目提供连续资助机会。

然而,就在宣布这项改革不到一年后,杰青、优青的称号也将正式告别历史舞台。

据多所高校及科研工作者反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已更新本年度各项目撰写提纲与要求。其中明确指出,为避免“帽子化”等异化使用现象,自2025年起,对三大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进行更名。

“对于这两个称号的更名确实比较突然,之前没有预告过。”一位即将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青年科研工作者表示,名称的更改是否意味着真正去除“帽子”效应,还需看后续各单位的实施细则。

六项改革并举,国自然迎来新篇章

除了杰青、优青的更名外,《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还提出了六大改革举措,包括优化团队类项目资助机制、推进重大类型项目管理改革、完善联合基金申请要求、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强化依托单位管理以及严明评审纪律等。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指南》更加侧重于对青年科研人才的扶持。例如,将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扩大为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并限制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申请及承担的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数量。同时,《指南》明确提出,要构建体系化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的支持力度,并首次设立创新研究群体B类项目,专门资助由不超过40岁的青年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

这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无疑体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青年科研人才的重视与培养决心。面对日益年轻化、高学历化的科技工作者队伍,这些改革将有助于激发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为中国基础研究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