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新春前夕,六部门联合印发《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考核“3年+”规则,重塑国有保险公司投资策略与市场格局,同时明确战投定增认定规则,拓宽中长期资金来源。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加快培育耐心资本的措施。

大事不过年,只争朝夕。值此2025年农历新春佳节前夕,中央金融办携手中国证监会、财政部等六部门,共同颁布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自2024年9月中央金融办与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资金入市政策已逐步从“行动纲领”迈向了实质性的落地实施阶段。

核心亮点一:考核“3年+”规则落地,重塑国有保险公司投资策略与市场格局

方案中的“当年度净资产收益率考核权重不超过30%,而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的规定,旨在引导国有保险公司调整投资策略,从短期利益驱动转向长期布局。此举不仅有助于保险公司将目光放远,投资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项目,如新兴产业的长期孵化投资和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的持续支持,还为资本市场引入了一批“耐心的投资者”,优化了市场投资结构,增强了市场的长期资金供给稳定性。

同时,长周期考核机制促使保险公司从更长远的视角评估和管理风险,建立更为完善的风险预警与防控体系,不仅保障了自身资金的安全稳健,也为金融市场的整体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该考核方式将激励国有保险公司提升自身的专业投研能力和资产管理水平,推动整个保险行业更加注重长期价值创造,提升行业在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国有保险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投资行为的转变对整个资本市场生态产生了积极影响。长期稳定的资金流入,增强了市场韧性,引导资本市场资源向更具潜力的企业和行业流动,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了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核心亮点二:战投定增认定规则明确,拓宽中长期资金来源

战投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的重要纽带。然而,过往实践中存在准入门槛高、决策程序复杂、信息披露压力大、董事席位有限等问题。

此次方案与之前政策相比,重要变化在于参与主体范围扩大和政策待遇统一明确。不仅允许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上市公司定增,还将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公募基金、银行理财等,为上市公司引入了更广泛的资金支持和资源。

政策待遇的统一明确,促进了金融机构的公平竞争和协同发展,提升了金融体系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定增战投监管细则的进一步明确,对于投资方、融资方和资本市场来说,是一个能够实现三方共赢的重要举措。

对机构投资者而言,突破投资限制,拓宽了投资渠道,能够更深入地参与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和战略规划,提高投资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获取更为稳定的投资收益。对上市公司而言,能够引入多元化的资源,助力公司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实现更好的发展,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升公司的整体价值。对资本市场而言,增加了长期资金供给,优化了市场资源配置,完善了市场投资者结构,增强了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和韧性。

进一步思考:加快培育耐心资本

为了加快培育耐心资本,还需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1. 打造专注中长期投资的耐心一级市场。一方面,支持与规范并重,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加强政策引导、政府支持,创新财税制度,鼓励长期资金进入创投市场。另一方面,优化制度供给,提升“国家队”科创资本耐心程度,改革评价考核机制,提升政府引导基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项目的包容度。

2. 完善投融资动态平衡的二级市场机制建设。一是畅通资本退出通道,为耐心资本提供托底保障。二是以长期投资为目标,持续优化投资交易生态,设置投资者准入门槛,优化投资者结构,防范投资风险。

3. 保证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特别是稳定性,避免“运动式”调控。将市场化思维更多、更好地融入改革过程中,建立完善法治化、程序化、市场化的政策执行体系。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

相关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