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文探讨了当前劳动力市场面临的挑战,包括劳动力人口缩减和老龄化趋势以及青年就业压力等问题,并提出了推进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建设统一劳动力市场等解决方案,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现。

当劳动力人口呈现缩减和老龄化趋势,同时青年就业面临诸多困扰时,如何有效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近日,劳动经济学会就业促进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第八届中国就业促进理论与政策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此次会议以“高质量经济发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主题,深入探讨了“经济增长与就业”、“人口变化与就业”等核心议题。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了139万人,其中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579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83万人。这一数据揭示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严峻挑战,但同时也为求职者提供了新的就业机遇。

一方面,由于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口规模大于新进入的人口规模,这为求职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16—24岁青年人口持续增长,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数量连年攀升,使得青年就业压力持续加大。

针对如何在充分就业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就业的问题,专家们指出,推进转移人口市民化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通过提升劳动力素质、优化就业环境、加强政策引导等措施,可以有效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与会专家还指出,近年来我国人口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三低”特征(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日益突出,劳动年龄人口逐渐减少;另一方面,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高质量劳动力储备。

关于人口变化对经济与就业的影响,与会学者普遍持乐观态度。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丹丹指出,“人才红利”的出现可以弥补“人口红利”消失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

同时,她强调,在受教育水平大幅提升的背景下,需要解决好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就业矛盾,以充分发挥“人才红利”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此外,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厚莲也提出,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老年人就业和社会参与,为经济发展贡献“银发力量”。

在城镇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建设统一劳动力市场也成为当务之急。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末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67.00%,比上年提高0.84个百分点。然而,农民工群体仍面临就业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正大力促进进城农民工均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2024年10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的意见》,对提升农民工市民化服务质量作出专门部署。包括优化积分落户评分标准、开展新市民培训、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措施。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研究员刘培林和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赵忠等专家认为,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建设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基础性工作。通过推进转移人口市民化,可以打破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和歧视现象,促进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同时,专家们还建议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政策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中的作用和功能。通过优化就业环境、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措施,不断提升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和活力。

(图片来源:网络)

综上所述,面对劳动力市场的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现。通过推进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劳动力市场政策、加强技能培训等措施,我们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