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证监会主席吴清在新闻发布会上详细介绍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该方案旨在解决中长期资金入市面临的瓶颈问题,提出提升投资比例、延长考核周期等具体举措,预计每年将为A股市场带来数千亿增量资金,有助于改善资本市场资金供给与结构,推动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1月23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新闻发布会上,详细阐述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的核心要点。该方案针对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且针对性的举措。这些举措不仅着眼于当前,明确了提高各类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实际规模与比例的具体指标,更从长远角度出发,通过建立适配长期投资的考核制度、优化投资政策、加强市场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制度安排,为中长期资金入市铺平道路。

数千亿增量资金蓄势待发

此次发布会亮点纷呈,主要聚焦于三大方面。首先,方案明确提出提升中长期资金的实际投资比例。对于公募基金,要求未来三年内每年至少增加10%的A股流通市值持有量。对于商业保险资金,则力争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预计每年将为A股带来数千亿的长期资金增量。此外,第二批保险资金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也将在2025年上半年落实到位,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并计划逐步扩大。

其次,方案延长了中长期资金的考核周期,以解决考核周期过短制约资金长期投资的问题。通过实施长周期考核,能够有效降低短期市场波动对业绩的影响,提升中长期资金投资行为的稳定性。公募基金、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等都将全面建立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同时大幅降低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当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权重,明确全国社保基金五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安排。这一制度性突破有利于改善中长期资金的投资回报,实现共赢。

最后,方案进一步巩固形成了落实增量政策的合力。中央金融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社保基金理事会等部门紧密协同配合,共同推进形成了具体的、有力的政策举措。这些举措不仅是对前期《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的细化、深化和具体落实,更是对党中央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决策部署的深入贯彻落实。

优化资本市场资金供给与结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支持长期资金入市。去年以来,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中央金融办和证监会的联合发文,都强调了要稳住股市、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随着一系列增量政策的落地见效,市场稳定性得到了有力支撑,推动市场回稳向好。

吴清指出,中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重要的专业投资力量,也是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此次《实施方案》的落地实施,将进一步提升中长期资金的权益配置能力,稳步扩大投资规模,改善资本市场资金供给与结构,巩固资本市场回升向好的良好局面。同时,也有助于中长期资金提升长期投资回报,更好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理念,实现中长期资金保值增值、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春季行情值得期待

多家机构对《实施方案》的落地表示欢迎,认为这将有利于推动A股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机构分析人士指出,此次长期资金入市是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对A股来说无疑是长期利好。未来每年将为A股市场带来2000亿元以上的中长期增量资金,随着机构占比的持续提升,将进一步平抑市场波动,引领市场投资方向。

海通证券分析师吴信坤认为,《实施方案》的两大亮点值得关注:一是提升实际投资比例,二是延长考核周期。从资金面角度看,伴随政策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A股ETF有望受益,同时险资的权益资产配置仍有较大的增量空间。整体而言,春季行情有望徐徐展开,2025年A股市场有望进入上涨行情的新阶段。

华西证券分析师李立峰也表示,根据前期测算,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持有A股流通市值在A股市场中的比重仍较低,大部分险资、养老金的股票投资比例距离政策上限还有较大空间。此次方案通过多方面举措为中长期资金入市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将进一步塑造A股“长钱长投”的市场生态,在为A股引入增量资金的同时,也将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的稳定性,为A股走出长牛慢牛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片及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