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数据开发与“数据财政”争议不断
AI导读:
本文探讨了公共数据的开发与利用现状,以及“数据财政”这一新型财政模式引发的争议。重庆涪陵区数字资产转让项目被叫停等案例揭示了数据开发和利用面临的挑战。同时,文章也分析了公共数据开放共享的探索之路和“数据财政”的未来发展方向。
数据,这一新时代的“石油”,正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然而,如何高效、合规地挖掘和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期,重庆涪陵区尝试推出首批数字资产转让项目,挂牌价格高达约1.08亿元,这一举动迅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该项目随后被叫停,目前在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已无法检索到相关信息。据重庆涪陵区委宣传部透露,项目确已被叫停,但相关部门并未透露更多细节。
政务数据作为公共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和利用一直备受关注。在“政府卖数据”屡遭叫停的背景下,公共数据的未来发展路径变得扑朔迷离。同时,“数据财政”这一新型财政模式也引发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讨论。
数字资产转让遇阻
数字资产,这一概念涵盖了数据资产在内的多种无形资产。数据资产侧重于分析价值和计算价值,而数字资产则更强调其思想内容和实用价值。在此次涪陵区的数字资产转让项目中,转让方为重庆市涪陵区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涉及的系统、项目、平台等多来源于区卫健委、交通局、城管局、财政局等单位。
然而,由于公开信息有限,目前尚无法确认转让项目中是否包含数据资源。有专家指出,如果涉及数据资源,则需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隐私保护、合法性和合规性等问题。此外,数据的确权、定价评估以及防止重复出售等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涪陵区大数据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龚力曾表示,数字资产的清理可以有效盘活区级数字资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然而,此次数字资产转让项目的叫停,无疑给这一计划蒙上了一层阴影。
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探索
重庆涪陵并非首个尝试数字资产转让的地区。此前,湖南衡阳也曾推出“政务数据第一拍”,但因涉及数据资源的转让而引发争议并最终被叫停。这些案例表明,公共数据的开放共享之路仍在探索之中。
专家指出,公共数据开放共享的前提是做好治理和合规工作。只有在确保数据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才能确定哪些类型的数据可以公开。同时,公共数据的转让也需要考虑安全、隐私、合法性和合规性问题,以及确权难、定价评估难和被重复出售的风险。
因此,公共数据的开发应以繁荣数据产业生态为方向,不宜简单模仿实物资产转让。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数据的类型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开放和共享。
“数据财政”争议不断
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的加速,“数据财政”这一新型财政模式也逐渐浮出水面。然而,对于“数据财政”的认知和实践仍存在较大争议。
有观点认为,“数据财政”是指通过挖掘和利用各类数据资源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来补充传统财政收入的一种新型财政模式。然而,这一做法也引发了诸多质疑和担忧。一方面,数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遵循严格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另一方面,过度依赖数据财政也可能导致数据滥用和隐私泄露等问题。
因此,多方已对此表态。财政部、审计署等部门已出台相关政策加强数据资产管理并严禁利用数据牟利。同时,也有专家指出,公共数据资源的开放利用不应简单局限在补充财政上,而应通过各种措施发挥“数据要素×”效应促进经济全面发展。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法规的逐步完善,公共数据的开发和利用将更加规范、高效和安全。同时,“数据财政”这一新型财政模式也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周刊,部分内容为基于原文的合理推测和补充)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