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人民银行采取多项措施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包括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创新设立金融工具等,以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这些措施有效维护了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为上市公司提供了低成本的融资渠道,为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深入阐述了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速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与实施成效。此次发布会聚焦了金融市场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议题。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邹澜在会上透露,自2024年以来,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旨在优化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环境。这些措施包括灵活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并创新性地引入了期限更长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以满足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需求。去年,人民银行两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共1个百分点,两次降低央行政策利率共0.3个百分点,这些举措的力度之大,为近年来所罕见,对维护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支持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人民银行还创新性地设立了两项金融工具: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以及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据邹澜介绍,这两项工具的实施进展顺利,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为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提振市场信心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已经成功开展了两次操作,累计金额达到1050亿元,有效促进了股票的融资增持。

此外,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也受到了市场的广泛欢迎。为了充分发挥这一政策工具的作用,人民银行不断优化相关政策安排,降低了申请贷款时的自有资金比例要求,延长了贷款最长期限,并鼓励银行发放信用贷款,以充分满足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融资需求。这些措施的实施,进一步便利了银行开展贷款业务,为上市公司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融资渠道。

邹澜指出,近期人民银行和证监会联合召开了座谈会,金融机构普遍认为,主动开展市值管理的上市公司多为经营效益良好、管理层对自身业务发展充满信心的优质企业。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有望成为银行业新的业务增长点。金融机构将充分利用政策工具实施的契机,发挥客户和网点优势,为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实现银行与企业的共赢发展。

截至目前,金融机构已与近800家上市企业及主要股东达成合作意向,超过300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了申请股票回购、增持贷款的打算,金额上限超过600亿元。其中,市值百亿元以上的公司占比超过四成。这些贷款按照利率优惠原则定价,平均利率水平大约在2%左右,为上市公司提供了低成本的融资渠道。

展望未来,人民银行将携手相关部门,根据前期实践经验和业务开展情况,持续优化相关政策措施,提升工具使用的便利性。同时,将适时推动工具扩面增量,确保相关企业和机构能够根据需要随时获得足够的中长期资金增加投资,为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