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突破7000万千瓦,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新型储能技术具有建设周期短、选址灵活等特点,在电力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国家能源局将加大力度推动新型储能科技创新。

2024年1月23日,国家能源局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在2024年内成功突破7000万千瓦大关,标志着我国新能源储能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范围内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高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这一数字约为“十三五”规划末期的20倍,相比2023年底更是实现了超过130%的增长。此外,新型储能的平均储能时长达到了2.3小时,相比2023年底增加了约0.2小时,显示出我国新型储能技术的高效性和稳定性。

新型储能技术,涵盖了除抽水蓄能以外的多种创新储能方式,如新型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这些技术以其建设周期短、选址灵活、调节能力强等特点,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发展新型储能”这一议题在2024年3月首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举措无疑为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在地域分布上,内蒙古、新疆、山东、江苏和宁夏五个省区的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内蒙古的装机规模达到了1023万千瓦/2439万千瓦时,新疆为857万千瓦/2871万千瓦时,山东则为717万千瓦/1555万千瓦时。这些地区的储能项目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在保障当地电力供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区域分布来看,华北地区的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占全国总量的30.1%,西北地区占25.4%,华东地区占16.9%,华中地区占14.7%,南方地区占12.4%,而东北地区仅占0.5%。这一数据反映了我国新型储能技术在地域上的不均衡分布,也提示了未来在推进新型储能技术时需要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在单站装机规模方面,新型储能电站呈现出集中式和大型化的趋势。截至2024年底,10万千瓦及以上的项目装机占比达到了62.3%,较2023年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同时,4小时及以上的新型储能电站项目也在逐步增加,装机占比达到了15.4%,较2023年底提高了约3个百分点。这些变化表明,我国新型储能技术正在向更高效、更可靠的方向发展。

展望未来,国家能源局表示将认真总结前阶段新型储能发展的经验,系统谋划“十五五”期间的发展蓝图。同时,将加大力度推动新型储能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推动我国新型储能技术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图片及链接信息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