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证监会等高层领导出席,提出提升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实际投资比例的具体举措。受利好消息影响,A股市场积极响应,三大指数高开。

1月2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了一场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了为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所采取的相关措施。证监会主席吴清、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邹澜以及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等高层领导均出席了此次发布会。

就在发布会前一天,即1月22日,证监会联合其他五个部委共同发布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该方案是对2024年9月出台的《指导意见》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落实。

会上,吴清主席率先阐述了《实施方案》的核心要点。他指出,该方案针对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在入市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堵点,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不仅着眼当下,明确了各类中长期资金提高投资A股实际规模和比例的具体指标;更立足长远,从建立适应长期投资的考核制度、投资政策以及市场生态建设等多个方面,作出了针对性的制度安排。

吴清特别提到,第一大举措是提升中长期资金的实际投资比例。具体而言,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在未来三年内,每年至少要增长10%;同时,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将用于投资A股市场。此外,他还透露,第二批保险资金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将在2025年上半年落实到位,规模预计不低于1000亿元,并有望在未来逐步扩大。

受这一系列利好消息的影响,1月23日开盘时,A股三大指数均呈现高开态势。截至发布时,上证指数涨幅达到1.28%,深成指上涨0.77%,创业板指则上涨1.19%。两市共有超过4700只个股上涨,市场反应积极。

廖岷副部长: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实施长周期考核,推动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

在新闻发布会上,当有记者问及为何要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全面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时,廖岷副部长给出了详细解答。他表示,保险资金具有来源稳定、规模大、偿付周期长的特点,是典型的“长期投资资金”,也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加大保险资金对资本市场的投资力度,不仅符合国际通行做法,也是我国国有大型商业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必然趋势。

事实上,早在2023年10月,财政部就已经印发了关于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该通知采取长短结合的考核方式,将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办法中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分为“当年”和“近三年”两部分进行考核,各占50%的权重。廖岷透露,下一步将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进一步推动保险资金入市,并重点考虑提高长周期考核权重、实施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指标的长周期考核以及推动国有商业保险公司提高投资管理能力等三个方面。

吴清主席:强化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利益的深度绑定

针对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公募基金行业,此次发布会也释放了一系列重磅消息。吴清主席表示,近年来公募基金规模迅速增长,从2019年的13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年底的33万亿元。然而,受股市波动影响,部分权益类基金出现了亏损,公募基金行业中也出现了经营理念偏差、投资行为短期化等问题。为此,去年以来已经采取了一些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并初步形成了改革方案。

吴清主席详细介绍了公募基金行业的三项改革措施:一是完善基金公司的治理和定位,加强党对基金行业的全面领导,推动基金公司建立健全治理机制,并全面加强长周期业绩考核;二是强化功能发挥,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的目标;三是加强监管执法,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在提到第一项措施时,吴清特别指出,将进一步稳步降低公募基金综合费率。在已经降低基金管理费率、托管费率、交易费率的基础上,从2025年起还将进一步降低基金销售费率,预计每年可为投资者节约约450亿元的费用。

此外,吴清还透露了公募基金改革的其他四个方面工作:推出更多适配投资者需求的产品、实施股票ETF产品的快速注册机制、强化监管分类评价引导以及督促提升核心投研能力。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