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骗保频发,检察机关严打守护“救命钱”
AI导读:
近年来,医保覆盖面和基金规模扩大,医保骗保犯罪频发,手段多样。检察机关2024年共起诉医保骗保犯罪4700余人,揭示出虚假诊疗、虚假住院、超量开药倒卖等问题。提醒广大群众增强法治观念,共同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记者于1月23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取消息称,随着近年来我国医保覆盖面持续扩大和基金规模的不断增长,医保领域的监管风险点亦随之攀升。据统计,2024年度,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医保骗保犯罪案件,涉及犯罪嫌疑人高达4700余人,揭示出医保骗保行为的严峻态势。此类犯罪手段层出不穷,严重威胁到医保基金的安全,亟需社会各界综合施策、深化治理。
首要问题在于,部分医疗机构通过虚假诊疗、虚假住院及虚增耗材等手段,大肆骗取医保资金。这些机构往往采取代付住院押金、免除伙食费、提供交通接送及现金返还等诱惑手段,引诱参保人员住院,并虚构诊疗项目,实施“小病大治”、“无病假治”等诈骗行为。此类案件不仅持续时间长,且涉案金额巨大。例如,在某职工疗养院、慈善医院诈骗案中,以王某某、康某某为首的27名犯罪嫌疑人,通过虚假住院、伪造病历、虚开治疗项目等方式,骗取医保资金高达4000余万元。另一起案件中,某医疗机构门诊部经营者仲某,以返利为诱饵,招揽200余名享受“门诊特定疾病”医保报销待遇的患者进行虚假就诊,骗取医保基金700余万元。此外,部分零售药店也参与其中,通过免费赠送、给回扣等手段诱导参保人员到店,利用串换药品、空刷医保卡等方式,非法套取医保基金。
其次,不法分子通过超量、重复开药并倒卖药品,形成了医保“回流药”的黑色产业链。他们专门收集他人医保卡购药,或诱导参保人员多开药品进行贩卖牟利,构建了“收卡—购药—收药—卖药”的非法套利链条。2024年以来,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均侦破多起“回流药”类骗保案件。其中,老年群体和从事医疗护理服务的人员因医保支付比例较高,易被“药贩”拉拢成为“药农”,甚至有人“久病成药贩”。如某案件中,10余名不法分子指使、教唆享有医疗保险的老年人违规、超量配药,再低价收购分销给外省市“药商”,涉案金额高达137万余元。部分案件中,医药从业人员和社会人员相互勾结,共同侵占医保基金。
再者,个别参保人员隐瞒工伤、车祸等非医保支付情形,骗取医保资金,甚至直接冒用他人医保信息就医报销。我国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第三人负担、公共卫生负担及境外就医的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保基金支付范围。然而,仍有参保人员虚构、捏造或刻意隐瞒患病原因,骗取医保基金报销。如一起诈骗案中,某物业公司员工陈某银因工伤跌落摔伤,其雇主和儿子却共同隐瞒工伤事实,骗取医保基金1.2万余元。此外,冒用他人医保凭证就医报销的违法违规行为也时有发生。如某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刘某某,以为病人报销费用为由保管其医保卡,却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冒用购买处方药,骗取医保报销金额3万余元。
检察机关郑重提醒: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救命钱”,绝不能成为不法分子的非法获利工具。广大群众在享受医疗保障待遇的同时,应增强法治观念,提高警惕,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一旦发现欺诈骗保线索,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共同维护医保基金的持续健康发展,筑牢医保基金的安全防线。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