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提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等举措,旨在推动县域产业协同发展,促进乡村经济全面振兴。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为乡村的未来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该规划着重强调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

规划明确指出,将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旨在通过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进一步完善‘人地钱挂钩’政策,确保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能够全面覆盖所有常住人口。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农民的城镇化水平,还能有效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为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合法土地权益,规划提出了依法维护其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的要求,并探索建立自愿有偿退出的机制,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此外,规划还提出要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动人才、技术等要素规范有序地向乡村流动。这将有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特别是在县域内,规划要求一体推进城镇和乡村的规划、建设和治理,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为了支持中西部农产品主产区县城的建设,规划提出了将乡镇打造成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乡村经济中心的战略目标。同时,规划还强调要推动县域产业的协同发展,以现代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基础,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这将有助于发挥各类产业园区的带动作用,引导县域产业的集聚发展,为乡村经济的全面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