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市分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北京普惠金融发展举措及成效,包括政策引领、科技赋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就业支持政策落实等,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显著。

北京商报讯(记者 岳品瑜 董晗萱)2025年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携手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市分局,共同举办了2025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会上,双方详细阐述了2024年度北京市金融统计数据的亮点、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推进情况、资本项目高水平开放的新政策实施,以及北京市首批科技金融领军机构的培育进展和工作成效。

在谈及北京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策略时,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货币信贷管理处副处长张丹指出,首要任务是坚持“几家抬”的工作思路,通过强化政策引领和协同,确保货币信贷政策的有效传导至“最后一公里”。近年来,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主动作为,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民营、小微、个体工商户、乡村振兴、就业创业等领域的金融服务政策文件,构建了一个全面而细致的政策体系。同时,该行积极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政策以及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并注重与监管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同配合,共同发力。

其次,北京市分行强化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聚焦小微企业首次贷款难、信用贷款难等痛点问题,搭建了融资对接和信用服务平台。由其自主开发的北京市银企对接系统,通过“主动式服务”与“响应式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推动了批量银企对接工作。截至2024年末,该系统已助力银行累计走访企业48.6万次,实现融资落地2287亿元。目前,该系统已与北京市融信平台实现功能整合,未来将进一步发挥其在银企对接中的“引擎”作用。

在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方面,北京市分行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首都“大城市小农业”的金融服务模式。结合北京市的农业特点和需求,引导辖内银行加大对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保供、农业科技、都市型现代农业、农产品流通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2024年下半年,该行联合相关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金融支持北京市乡村全面振兴的指导意见》,从四方面提出了18条具体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在落实就业支持政策方面,北京市分行积极推动北京市创业担保贷款业务的快速增长。该行联合市财政、人社等部门,不断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扩大受益群体范围、简化贴息操作流程、增加经办银行数量。经过持续努力,截至2024年末,北京市创业担保贷款余额达到122.9亿元,同比增长90%,有力促进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涉农主体的创业就业。

此外,北京市分行还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金融服务政策,确保更多市场主体能够“知政策”“懂政策”“享政策”。在相关部门和媒体平台的支持下,该行依托首都之窗、分行网站、微信公众号、中国网等渠道,广泛发布金融服务政策信息,并开展北京地区居民普惠金融问卷调查。截至目前,已累计发布36期《北京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专栏》和《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首都实践与探索》,有效提升了市场主体对金融政策的认知和享受程度,优化了首都金融营商环境。

在各部门、各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地区普惠金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6%,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环比下降28个基点至4.13%,在保持贷款规模较快增长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普惠小微市场主体的综合融资成本。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