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低空经济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各级政府纷纷发布相关政策支持其发展。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应用场景的扩展,低空经济有望在未来几年实现质的飞跃。然而,仍需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应对挑战,共筑低空经济未来。

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低空经济概念股在资本市场大放异彩,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在全国遍地开花……这一切标志着低空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热点。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后20余个省级行政单位纷纷发布相关政策,竞相追逐“天空之城”的梦想。在经历低空经济发展的元年之后,2025年的中国低空经济将如何展翅高飞?

在《中国经营报》触角“零观财经”节目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知识产权经济研究所所长沈映春与本报记者进行了深入对话。她指出,低空经济不仅是国家新增长引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未来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技术、商业模式及政策层面给予足够重视。

产业链不断完善,政策支持持续加强

自2024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低空经济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了低空经济司,专门负责协调全国低空经济发展,推动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战略布局。同时,深圳、北京、杭州等地也在积极规划和建设低空经济相关的基础设施,包括起降场、充电设施以及数字化管控系统等,为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沈映春强调,政策的支持对低空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她呼吁建立全国性的统一法律框架,规范行业发展,建立统一标准体系,并促进全国范围内的空域开放。

在《低空经济: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一书中,沈映春对低空经济及其全产业链进行了全面剖析。她认为,低空经济作为一种综合性经济形态,其产业链覆盖了从上游的研发制造到下游的应用服务等多个环节,形成了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生态系统。

以无人机为例,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74%的市场份额,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55%以上的市场份额。众多知名品牌和初创企业共同推动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如湖南株洲山河华宇航空科技公司研制的大载重无人机等项目,都是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

应用场景广泛,跨界融合创造新机遇

低空经济不仅局限于某一特定行业或应用领域,而是通过“低空经济+”的方式与其他传统产业紧密结合,创造出更多可能性。建筑业、纺织业、房地产等行业都可以与低空经济相结合,共同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

沈映春提到,无人机配送系统可以改变传统的建筑结构设计,碳纤维材料可以开发适用于无人机的新产品,房地产也可以考虑如何与低空经济相结合,打造更加智能化的生活空间。这种跨行业的融合发展模式为低空经济带来了无限想象空间。

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物流配送、农业植保、巡检监测等领域。美团、顺丰等企业已经开始利用无人机进行末端配送服务,无人机喷洒农药、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效率远超传统方式。此外,低空经济还促进了文旅产业的发展,高空观光、夜间无人机表演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体验。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低空经济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质的飞跃。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作为新兴交通工具,正逐步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升居民出行便利性和舒适度。

需多方协同应对挑战,共筑低空经济未来

尽管低空经济在中国发展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一些挑战。技术瓶颈、市场培育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亟待解决。沈映春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定统一标准规范,同时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公众认知水平。

她还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低空经济建设中来,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安全可靠、高效便捷的空中交通网络。只有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推动低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低空经济作为新兴战略性产业,既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力量,也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未来,随着相关政策不断完善、技术水平持续提升以及市场需求逐渐释放,相信低空经济将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发展前景。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