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结构性存款利率显著攀升,部分产品年化收益率高达7%。专家提醒投资者,需警惕收益不确定性及流动性较低等风险,结合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做出明智决策。

近期,结构性存款利率显著攀升,部分产品年化收益率一度突破至高达7%的水平,吸引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深入采访了解,此番结构性存款利率的上扬,或与年末商业银行面临的揽储压力密切相关,预计这一变化将呈现阶段性特征。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提供较高上线利率的产品,往往与波动性较大的金融标的相挂钩,如汇率、黄金等。

投资者在涉足结构性存款时,需警惕收益的不确定性及流动性较低等潜在风险。专家建议,投资者应深入剖析产品的结构、收益计算机制,并结合个人的风险承受力及投资目标,做出明智的决策。

利率上行或为短期现象

以2025年1月19日某外资银行发布的“热销汇率挂钩结构性存款美元款产品”为例,该产品挂钩美元/日元即期中间汇率,年化收益率区间为1.0%至7.0%,投资期限为12个月,最低投资额为3万美元。尽管风险评级为“2-保守型”,但银行仍提醒投资者,结构性存款不同于普通存款,存在投资风险,需谨慎对待。

此外,该外资银行还推出了另一款挂钩欧元/美元即期中间汇率的结构性存款,投资期限为24个月,风险评级同样为“2-保守型”,年化收益率区间为3.0%至4.5%。银行强调,结构性存款的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者需充分认识投资风险。

记者观察到,市场上部分结构性存款产品的风险等级较高。例如,某外资银行推出的“丰瑞系列可转换非保本结构性存款”,挂钩南方东英恒生科技指数ETF和华夏沪深300指数ETF,风险水平为“到期不保本”,起投金额为100万元人民币,适合激进型投资者。

同时,部分结构性存款产品的购买门槛也不容小觑。北京地区某银行人士透露,购买某些结构性存款产品,投资者需满足如两年以上投资经历、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等条件。

相比之下,非外资行推出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利率普遍较低。例如,某股份行近期发布的结构性存款产品,风险等级为R2,收益类型为保本浮动收益型,其中188天期限产品的参考年化利率仅为1.30%至2.40%。

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杨海平指出,结构性存款在低息环境下吸引力增强,且挂钩美元利率、黄金等标的的产品有所增加。同时,对结构性存款的监管也在持续加强。他认为,近期结构性存款收益率上升可能与年末商业银行揽储压力及市场创新有关,但这一上升可能是阶段性的。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同样认为,岁末年初是银行揽储旺季,部分中小银行和外资银行为了吸引客户,推出高收益的结构性存款产品。然而,如果银行利率上升过快,可能导致资金成本上升,尤其是在衍生品收益较难预测的情况下。

流动性风险不容忽视

从风险角度来看,结构性存款的收益与挂钩标的市场表现紧密相关,投资者可能面临到期时收益较低甚至无收益的风险。此外,结构性存款的流动性也是投资者需重点关注的方面。

叶银丹强调,结构性存款的风险主要包括收益不确定性、市场波动风险及流动性较低的风险。投资者在选择产品时,应充分了解产品的本金保障情况、收益规则、流动性约束以及与市场表现相关的风险,确保所选产品符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

综上所述,投资者在选择结构性存款产品时,应坚持理性和谨慎的原则,充分了解产品信息,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做出决策。(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图片信息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