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旨在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规划提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建设和治理水平,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时,规划还强调了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新华社北京1月22日电 随着农历腊月二十三的临近,春节的氛围愈发浓厚。在这个喜庆的时刻,我们为乡亲们带来了一项振奋人心的消息!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月22日正式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该规划明确锚定了建设农业强国的宏伟目标,并着眼于全方位推进乡村的全面振兴。规划从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治理等多个关键领域提出了具体且富有前瞻性的主要目标。

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防止农村人口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规划提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同时,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品质、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为重点,全面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这一规划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将进一步优化城乡发展格局,分类有序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未来,我们可以期待城乡人口流动渠道更加畅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得到深入实施,常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将提供更加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

此外,规划还着重强调了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合法权益,包括依法维护他们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我们有望看到县域内城乡二元结构的率先破除,为农民提供更多公平与发展的机会。

在农业强国建设的道路上,这一规划无疑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供了有力保障。我们可以期待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保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更加有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和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将深入实施,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同时,规划还提出了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统筹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主产区抓粮得实惠、农民种粮不吃亏。这将极大地激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为国家的粮食生产注入新的活力。

在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规划同样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可以期待乡村产业振兴取得显著成效,特色农业品牌不断发展壮大,“农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并日渐红火。这将为农民收入的增长提供有力支撑,让低收入群体特别是脱贫群众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也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丰富百姓餐桌的同时,我们期待农民的钱袋子能够鼓起来,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

那么,这个令人振奋的规划将如何实施呢?根据规划的时间表,到2027年,乡村全面振兴将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将迈上新台阶。而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将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村将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美丽中国,乡村振兴,这是我们共同的期待!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文章来源:新华社,图片链接保留原样,未在此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