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浙江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显著,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均大幅增长,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成效显著,为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新网杭州1月22日电(蓝伊旎)2024年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与国家外汇管理局浙江省分局在杭州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揭晓金融支持浙江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成果。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末,浙江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已达22.9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贷款余额更是高达23.79万亿元,同比增长9.5%,增速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3个百分点。此外,浙江社会融资规模新增2.64万亿元,增量稳居全国第二。

2024年,浙江省金融运行稳健,展现出“金融要素保障充分,信贷投向重点突出,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积极态势,为浙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撑。在“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背景下,浙江省的金融体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张全兴在会上透露,2024年,该分行紧密围绕“两重”“两新”及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等关键领域,积极落实支持性货币政策,推动一系列增量货币政策措施落地生根,深化区域金融改革,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在降本增效方面,浙江省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得益于政策利率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下行,2024年浙江省一般贷款利率和企业贷款利率分别同比下降0.36和0.33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低。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一年中,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指导金融机构对存量房贷利率进行了有序调整,涉及房贷总额高达2.5万亿元,惠及310万户家庭,预计每年可为家庭节省利息支出约130亿元。

在债务融资方面,2024年浙江企业发债融资规模增量显著,全年发行债务融资工具5655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民营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902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9.7%;科技、绿色、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596亿元,同比增长更是达到了97.8%。

在结构优化方面,浙江省金融系统全力推进“五篇大文章”的落实。2024年,浙江科技服务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7%,累计发放“浙科贷”近4500亿元,惠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3.2万家。同时,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7%,显著高于各项贷款增速。截至11月末,浙江累计发放排污权抵质押贷款922亿元,占全国总额的90%。此外,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2.4个百分点。截至12月末,浙江省普惠小微贷款和涉农贷款余额均位居全国首位。在数字人民币试点方面,浙江同样取得了丰硕成果,交易规模和场景数量均保持全国前列。

为满足外籍来华人员、老年人等群体的支付需求,浙江省全力实施支付便利化工程,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支付服务体系。目前,浙江已设立618个现金服务点,累计兑换“零钱包”277.1万个。同时,支持外币兑换的银行网点达5825家,外币代兑点达429个。

在跨境支付方面,2024年浙江共发生外卡消费交易60.07万笔,金额合计12.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和63%。外籍来华人员移动支付应用也大幅增长,全年发生交易1492万笔,金额合计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倍和7.5倍。

在稳外贸稳外资方面,浙江省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12月末,浙江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银行已达38家,备案优质企业超过5000家,成效位居全国前列。同时,跨境电商结算渠道不断拓宽,服务跨境电商数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市场采购线上线下“双便利”收结汇优势不断显现,惠及商户超过4万家。

此外,浙江还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汇率避险担保政策,持续优化县域外汇管理服务,并成功落地“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新场景。2024年,浙江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到2.42万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有效满足了经营主体在跨境贸易投资中不断增长的人民币需求。

展望2025年,浙江省将围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核心任务,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和传导机制,着力支持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发展新质生产力。浙江省将提供有力的货币金融环境,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新篇章贡献金融力量。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图片链接及alt属性已保留,未做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