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严监管下多家企业撤单,中小券商保荐业务承压
AI导读:
随着IPO严监管信号的持续释放,多家拟上市企业选择撤退,主动撤回IPO申请的企业数量显著增加。中小券商的IPO保荐项目数量普遍较少,撤否率极高,保荐业务面临较大压力。头部券商在IPO承销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合计包揽了近半的市场份额。
蓝鲸新闻记者观察到,随着IPO严监管信号的持续释放,多家拟上市企业选择撤退,近期主动撤回IPO申请的企业数量显著增加。
据上交所、深交所官网公布的信息,自6月以来,沪深两市已有10家公司终止了IPO进程,其中中信建投和东方证券各自保荐的2个项目,即四川菊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明皜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金标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均主动撤回了申请。
记者整理数据发现,今年以来,IPO撤回数量呈现上升趋势。截至6月5日,年内主动撤回IPO申请的企业数量已达189家,较去年同期激增112.4%。中小券商的IPO保荐项目数量普遍较少,由于基数小,撤否率“遥遥领先”,年内已有10家中小券商的撤否率达到100%。
IPO项目的收紧和撤否量的增加,对券商的保荐承销收益产生了冲击。今年以来,券商IPO承销保荐收入总计16.17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不足去年同期的两成。
今年已有10家中小券商撤否率达到100%,显示出中小券商在IPO保荐业务上的压力。
随着IPO撤回数量的进一步增加,头部券商的IPO保荐项目撤回量也大幅增长。数据显示,截至6月5日,年内主动撤回IPO申请的企业数量已达189家,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12.4%。大多数IPO保荐项目的撤回集中在头部券商,其中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撤回量排名前三。
从撤否率来看,今年中信证券保荐的85家企业中,撤否率为22.35%;中金公司、中信建投、海通证券和华泰联合证券保荐数量超30家,撤否率也相对较高。与头部券商相比,中小券商由于IPO保荐项目数量少,撤否率极高。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投行业务监管趋严,IPO、再融资等业务受到较大影响,可能进一步加剧投行业务分化。头部券商或持续保持相对优势,而中小券商保荐业务则面临更大压力。
华泰、中信、民生证券在IPO承销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今年以来,证监会出台相关政策,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压实中介机构责任。随着IPO项目的收紧和撤否量增加,券商的保荐承销收益受到冲击。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券商IPO承销保荐收入大幅下降。市场竞争加剧之下,马太效应愈发显著。华泰证券、中信证券和民生证券在IPO承销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合计包揽了近半的市场份额。
投行业务严监管可能加剧证券行业分化,头部券商或持续占据优势地位。业内人士建议,券商应加强业务流程、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梳理和优化,提升投行人员专业能力,强化合规能力和风控能力建设,为未来的业务扩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当前二级市场估值较低,也是调整市场结构、布局并购业务、进行差异化发展的良好契机。
(文章来源:蓝鲸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