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期,A股市场再融资市场掀起“终止潮”,56家上市公司再融资项目终止,市场降温趋势显著。资深市场人士指出,这反映了投融资两端改革政策效果,促使上市公司转变发展理念。再融资市场持续收缩,对产业发展来说是个好事,可扶优限劣。

近期,A股市场再融资市场掀起了一股“终止潮”。据沪深交易所数据显示,今年已有56家上市公司再融资项目终止,相比去年同期的13家,数量大幅增加。特别是5月份,终止数量达到17家,再融资市场降温趋势显著。

资深市场人士指出,再融资市场的这一变化,既反映了A股再融资整体“挤水分”的趋势,也体现了上市公司对再融资热情的“降温”。这背后,是投融资两端改革政策效果的显现,也是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投行业资深人士王骥跃分析称,无论是再融资新规还是新“国九条”,监管部门都在对适合再融资的公司提出更高要求,旨在平衡投资端与融资端、投资者利益与上市公司诉求。这一政策导向,促使上市公司转变发展理念,更加重视投资者回报,而非一味依赖资本市场融资来实现扩张。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的定增、可转债计划纷纷“搁浅”。2024年5月,便有德生科技、四川金顶、豫园股份等17家公司宣布终止再融资相关事项。终止原因多为上市公司及保荐机构主动撤回申请材料,部分公司明确提到受市场环境因素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公司在注册阶段便“临门一脚”失败。如协鑫能科,公司原本拟通过可转债的方式募资26.48亿元,但在注册阶段因市场变化及公司战略调整等原因,决定主动撤回发行可转债申请文件。

王骥跃认为,再融资新规的力度和影响显著,让不少存在频繁过度融资、盲目跨界投资、前次募集资金未用完等情况的公司“知难而退”。再融资撤单公司中,部分公司曾遭到监管的“犀利发问”,要求其说明募投项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在发行端,定增市场的“挤水分”现象同样明显。Choice数据显示,年内月度发行折扣率平均值仅为85.32%,处于相对较低水准。大部分项目贴着八折底价发行,溢价发行项目越来越少。

同时,上市公司定增融资规模也不及预期。今年以来完成定增发行的上市公司原本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为1032亿元,但最终募资861亿元,整体缩水171亿元。中绿电等公司的实际募资额也远低于预期。

实际上,定增市场的整体降温在2023年已初现端倪。券商研报显示,2023年竞价类定增项目数量和募资额均较2022年有所下滑。再融资整体融资规模缩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市场流动性和投资者心理上的压力。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再融资市场的持续收缩使得资金从“充裕”逐渐变得“稀缺”。但投行人士认为,这对产业发展来说是个好事,可以进一步扶优限劣,实现产业及企业间的优胜劣汰。真正因为发展而需要再融资的公司,受影响并不大。

有分析师表示,有合理募集资金需求、符合相关再融资要求的科技创新企业,仍然能够通过定增实现企业发展。预计2024年定增市场发行节奏将维持“以稳为主”的主基调,并结合二级市场走势灵活调整。

近期,仍有不少企业推出再融资预案,主要集中在电子设备、电气设备等行业。王骥跃建议,上市公司应在合规经营的基础上,树立新发展理念,重视投资者回报。投行人士也认为,上市公司应聚焦提升主业质量,防止盲目跨界投资。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