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地方化债力度空前,2025年债务风险防范仍是重点
AI导读:
2024年中国地方化债力度空前,实际发行落地约3.38万亿元化债资金。2025年预计将有2.8万亿元地方债券继续用于化债,但地方财政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债务风险防范仍是重点工作。
2024年,中国地方化债工作进入关键阶段,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应对地方债务问题。一方面,延续了2023年的一揽子化债政策,通过安排债务限额来支持地方化债工作。另一方面,第四季度进一步加大了化债力度,明确未来几年将陆续化解高达12万亿元的隐性债务。仅在2024年第四季度的一个月内,就成功落地了2万亿元置换债券,专门用于化解隐性债务。
据统计,2024年实际发行并用于化债的地方债券总额达到了约3.38万亿元。这些资金包括5018亿元的“特殊”再融资债券,用于偿还存量债务;8778亿元的“特殊”新增专项债券,专门用于化债;以及2万亿元的再融资专项债券,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这一系列举措是近年来化债力度最大的一次,极大地缓解了地方政府在化债方面的压力,使其能够集中精力和资源进行发展。
展望2025年,预计将有2.8万亿元的化债资金继续落地。然而,考虑到2025年地方财政仍处于“紧平衡”状态,以及地方债务形式的多样化,地方债务防风险工作仍然是各地的重中之重。为此,政府将继续采取多渠道筹资、提高债务限额等措施,以确保化债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2024年落地的3.38万亿元化债资金中,力度最大的是第四季度密集落地的2万亿元专项置换债券。从河南打响化债第一枪到北京实现收官,仅一个月时间内,2万亿元置换债券便完全落地。江苏、湖南、河南等省份获得的配额居前,其中江苏获得的额度最高,达到了2511亿元。
江苏省财政厅提交的《江苏省2024年省级预算调整方案(草案)》显示,江苏争取到了大量新增债务限额和专项债务限额,大大缓解了化债压力,增强了发展后劲。同时,从部分省份公开的预算调整方案来看,2025年、2026年各省置换债券配额可能与2024年额度相当。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国务院已一次性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批准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并将分三年安排实施。这些资金将全部安排为专项债务限额,允许地方用于置换纳入监测范围的各类隐性债务。此举旨在形成稳定的化债预期,并体现政策的公平性。
除了专项置换债券外,2024年落地的另外1.38万亿元化债资金还包括再融资债券、新增专项债以及盘活债务结存限额等。其中,“特殊”再融资债券和“特殊”新增专项债是延续2023年一揽子化债的做法。而动用4000亿元地方债务结存限额来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则是不常见的做法。这些资金被用于支持地方化解存量政府投资项目债务和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表示,2024年中央和地方确实在多渠道筹集资金,一方面要化解债务、防范风险,确保地方稳健运行;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通过增加债券发行来带动地方投资。对于存量债务负担较重的省份,可能会更多地将结存限额用于化解存量债务;而对于债务负担较轻的省份,则可以更多地将其用于新的投资项目或在建项目。
进入2025年,化解债务风险的工作仍在继续。预计将有2.8万亿元地方债券用于化债,包括2万亿元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再融资专项债和8000亿元用于化债的新增专项债。目前,置换债券正在加快落地,已有多个省份或单列市对外披露了化债债券发行计划。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表示,预计2025年上半年发债速度会明显快于2024年。因为近年来财政部每年安排的化债资金已经比较好地缓解了地方隐性债务压力。然而,地方隐性债务形式多样,仍然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因此,地方政府需要加强全口径债务监测和常态化风险预警,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为了做好债务风险防范工作,地方政府需要落实好化债资金,并适当拓宽债务置换、风险覆盖的范围。同时,还可以通过盘活地方存量资产来减轻部分债务压力。此外,随着地方新增专项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政府还需要注重提高专项债的项目质量,避免将债券资金投入到没有还本付息能力的项目中去。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内容有所改编以增强SEO优化效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