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4日,A股上市公司回购总额高达964.28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回购潮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优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结构。政策层面不断优化回购制度,鼓励上市公司加大回购力度。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4日17:00,今年以来已有超过1900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公告,其中超过1600家上市公司实际投入市场进行回购,回购总额高达964.28亿元,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历史同期记录,还超越了2023年全年A股市场的回购总额914.15亿元。

分析指出,上市公司回购股份是提振市场信心的重要举措,对优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结构、维护公司投资价值、完善投资者回报机制具有积极作用。在当前市场估值偏低的情况下,A股上市公司密集发布回购公告,回购力度远超往年。

具体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24日,万得全A滚动市盈率和沪深300滚动市盈率均处于历史偏低水平。今年以来,A股市场估值持续处于低位,促使上市公司纷纷采取回购措施。例如,6月23日晚间,容百科技、利欧股份等上市公司相继发布回购公告,其中利欧股份计划回购股份的资金总额不低于4亿元且不超过6亿元。

此外,越剑智能等上市公司也已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股份回购作为资本市场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近年来在A股资本市场投融资平衡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数据显示,2023年分红、回购合计规模已超过市场资金需求。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实施回购的规模金额已超960亿元,远高于同期IPO规模。

政策层面也在不断优化回购制度,鼓励上市公司加大回购力度。去年底修订发布的《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鼓励上市公司依法合规运用回购工具,积极回报投资者。今年4月,新“国九条”提出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引导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后依法注销。

从行业分布来看,今年以来,计算机、医药生物、电子、机械设备等行业的上市公司发布回购预案数量较多。其中,通威股份、海康威视、伊利股份等上市公司的回购金额上限均超过10亿元。药明康德、顺丰控股等上市公司更是两次发布回购预案,合计回购金额高达20亿元。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启尧表示,上市公司回购是向投资者释放的积极信号,有助于维护公司价值并提振投资者信心。此外,在今年的回购潮中,实施注销式回购逐渐普及。注销式回购意味着这些股份将不再参与二级市场流通,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

展望未来,随着回购制度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主动型回购预案后股价的相对超额收益愈发显著。在新“国九条”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监管层持续强调股东回报的背景下,投资者可以适时提升对回购的关注度。顺时投资权益投资总监易小斌表示,上市公司回购股票通常表明公司管理层认为自身股票低估,而市场爆发回购潮则反映出A股整体估值偏低。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