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港股回购潮、中长期资金入市、楼市去库存等热点解读
AI导读:
本文深度解读了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包括港股回购潮涌、机构看好估值修复前景、六部门联合发文引导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多城楼市去库存提速等热点话题。
新华财经北京1月23日电 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深度解读如下:
中国证券报
·港股回购潮涌 机构看好估值修复前景
近期,港股市场迎来了一波回购热潮。据统计,自2025年以来,已有超过120家港股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回购总金额突破220亿港元大关。其中,行业龙头公司如腾讯控股的回购力度尤为强劲,今年以来累计回购金额已超过140亿港元。机构分析指出,2024年港交所实施的库存股机制改革,有效推动了更多港股公司加入回购行列。持续的回购活动不仅传递出公司估值被低估的信号,还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预计港股市场将在宽幅震荡中逐步上行。
·六部门联合发文 引导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
中国证监会1月22日消息,近日,经中央金融委员会审议同意,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该方案旨在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为资本市场提供稳定资金来源。
·上市公司派发现金红包 春节前分红忙
在春节前,A股市场迎来了一波分红高潮。据统计,共有31家上市公司计划在春节前派发2024年中期分红、三季度分红或年度特别分红。此外,还有16家上市公司近期推出了新的分红预案。以股息率衡量,有8家公司的分红股息率超过2%,最高者甚至超过3%。部分上市公司还推出了新的股东回报规划,未来数年现金分红比例有望进一步提升。
上海证券报
·资本市场迎“长钱” 公私募基金积极备战
随着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中长期资金的参与愈发重要。近日,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引导公募基金管理人稳步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并推动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规则落地。公私募基金作为专业的机构投资者,正积极备战,争取成为资本市场的压舱石。
·央行等五部门出台20条措施 推进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
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等五部门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领域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意见》。该意见提出了20条具体措施,旨在便利外国投资者投资相关的转移汇入汇出,进一步推进金融领域的制度型开放。
·宁德时代蝉联基金重仓股冠军
2024年四季度,A股市场震荡调整。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公募基金整体权益仓位基本与三季度末持平。基金四季报显示,宁德时代连续第三次成为公募基金头号重仓股,腾讯控股和美的集团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位。此前长期位居基金头号重仓股的贵州茅台则跌出前三,屈居第四。
证券时报
·多城楼市“去库存”提速 市场信心有望回升
2024年,“去库存”成为房地产行业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一系列精准政策的落地,多城的新房库存压力得到缓解。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四季度全国百城新建商品住宅库存规模明显下降,去化周期迎来拐点。分析人士指出,当前房地产市场“去库存”仍在路上,消化存量与优化增量的举措需并行。随着越来越多城市达成阶段性的去库存目标,市场信心有望随之回升。
·央行开展万亿规模逆回购 维护春节前流动性充裕
为对冲公开市场逆回购到期、现金投放等因素的影响,维护春节前流动性充裕,中国人民银行于1月22日开展了11575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此次逆回购操作规模创历史新高,有效对冲了大额逆回购到期的影响,并在节前适度向市场投放了流动性。
·科技明星基金经理持仓曝光 算力方向仍是主攻
随着AI行情的持续升温,科技明星基金经理的持仓动向备受关注。近期,多位科技明星基金经理陆续发布了2024年四季报,最新调仓动作随之曝光。整体来看,以光模块、数通PCB、AI芯片为代表的算力方向仍然是基金经理的主攻方向。但与此同时,基金经理们对AI应用端的布局出现了一定分歧。
证券日报
·地方两会聚焦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近期,地方两会密集召开,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成为热议话题。在上市方面,地方政府强调推动高质量、科技型企业上市;在融资方面,强调壮大耐心资本;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方面,强调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和市值管理。
·动力电池退役高峰将至 回收产业迎挑战
随着动力电池退役高峰的临近,回收产业面临诸多挑战。现有动力电池回收技术仍有待提升,相关政策也有待完善。回收企业需思考如何有效执行“生产者责任制”,完成产业链降碳,并提炼出动力电池的最后一丝价值,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深市消费类公司业绩亮眼
受益于一系列政策支持,深市消费类上市公司2024年整体表现良好。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21日,深市大消费行业共有58家A股公司披露年度业绩预告。其中,36家公司预告实现盈利,7家公司预计实现净利润下限超5亿元,展现出消费市场的活力和潜力。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图片来源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