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炬光科技2024年业绩预亏,净利润预计亏损1.5亿至2亿元。公司并购失利及传统主业承压是主要原因。并购海外亏损资产及主业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公司整体业绩大幅下滑。



记者 张问之

身披多重概念的炬光科技在2024年遭遇了业绩“滑铁卢”,这一结果究竟是意料之外还是情理之中?让我们深入探讨。

炬光科技于1月22日发布公告,预测公司2024年净利润将出现亏损,预计净利润区间为-1.5亿元至-2亿元,扣非净利润预计为-1.6亿元至-2.1亿元。相比之下,2023年公司虽然整体业绩同比下滑,但仍实现了9054.61万元的盈利。

分析业绩大幅预亏的原因,2024年炬光科技在工业激光传统领域遭遇了较大挑战,业绩未能达到预期。同时,公司年内两次战略并购项目——瑞士微纳光学元器件企业SMO 100%股权(下称“SMO”或“瑞士炬光”)和ams OSRAM光学元器件部分资产,均处于亏损状态,短期内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业内专家指出,炬光科技主营业务不够强大,在实力不足的情况下进行并购整合,条件并不成熟。尤其是溢价并购海外亏损资产,希望通过产业转移等方式实现改观,难度极大。

炬光科技2024年并购动作频繁。1月,公司以5829.71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55亿元),并承接1691.84万欧元(约合人民币1.32亿元)股东贷款,完成对SMO的收购;9月,公司又以4367.93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43亿元)完成对ams OSRAM光学元器件部分资产的收购。然而,这些大手笔的并购并未能为炬光科技带来利润,反而成为公司业绩的“包袱”。

以瑞士炬光并购案为例,该次并购为收购海外硬科技亏损公司,且为溢价收购。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1-9月,SMO净利润分别为778.42万元、-3428.25万元,业绩波动较大。且以2023年9月30日为评估基准日,经收益法评估,SMO评估增值43272.41万元,增值率高达643.21%。炬光科技在业绩预告中表示,虽然2024年全年公司积极推进资源整合和降本增效措施,但瑞士炬光2024年累计数仍为亏损。

高价并购的背后,炬光科技对瑞士炬光的并购还形成了约3亿元人民币的商誉。同时,结合并购整合进展,综合考虑历史数据、当前订单量以及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下游客户需求等前瞻性信息,公司还对汽车光学产品资产组计提了相应的减值准备。

此外,炬光科技2024年9月收购的ams OSRAM光学元器件部分资产也未能为公司带来利润。公司表示,由于并购完成时间尚短,新设子公司短期内出货量低,人工成本及折旧摊销带来的运营成本未能得到充分吸收,导致新加坡公司2024年出现较大亏损。

资料显示,炬光科技主要从事光子行业上游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元器件和原材料(“产生光子”)、激光光学元器件(“调控光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然而,在并购资产业绩亏损的同时,炬光科技的传统主业也承压不小。近年来,受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公司传统主业面临较大挑战。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作为上游元器件供应商,工业激光传统领域业务受到较大挑战,业绩结果不达预期,收入下滑、毛利率下降,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负面影响。

炬光科技曾在2024年半年报中详细剖析了相关业务情况。谈及收入增长不及预期,炬光科技称,由于光纤激光器市场竞争持续加剧,预制金锡氮化铝衬底材料销售单价同比出现较大降幅。公司由于价格压力,在面临亏损的情况下降低了出货量。同时,随着光纤激光器泵浦源芯片功率不断升高,新一代预制金锡薄膜氮化铝衬底材料还在导入过程中。由于上述两个因素,预制金锡氮化铝衬底材料出货数量同比大幅下滑。显然,2024年下半年该业务经营情况并未有明显改善。

业内专家指出,在主业实力不足的情况下,以期通过并购做大,极具风险。同时,各项费用的增加也进一步拖累了炬光科技的业绩表现。据炬光科技披露,随着2024年两次并购项目的完成,公司资金持有量有所下降,导致闲置资金理财收益相应减少;同时,汇率波动造成全年累计汇兑损失增加;另外,并购贷款的增加也使得公司银行借款利息支出显著上升。

不仅如此,由于在并购过程中涉及相关法律、评估、审计等咨询服务费,这些服务费用通常较高且为一次性支出,从而对炬光科技的运营成本构成了影响。同时,在并购整合过程中还涉及设备搬迁、厂房装修及冗余人员裁撤等一次性费用的发生,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公司的运营成本,导致经营业绩下滑。

(图片及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