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公募基金2024年四季报已全面披露,揭示了公募基金行业在过去一年的发展态势及新兴趋势。文章详细分析了公募基金管理规模的变化、非货币基金规模的增长以及ETF投资的兴起等关键信息。

  公募基金2024年四季报已全面披露,揭示了公募基金行业在过去一年的发展态势及新兴趋势。透过公募管理机构最新的规模变动,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

  整体来看,截至去年四季度末,根据天相投顾的数据,161家公募持牌机构的管理总规模已达到32.41万亿元(请注意,统计口径不同,中基协最新披露的数据为32.83万亿元)。与去年三季度末的31.71万亿元相比,这一数字增长了7006亿元,再次创下历史新高,显示出资金持续净流入公募基金的趋势并未改变。

  具体公司层面,非货币基金规模排名前十的公司依次为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嘉实基金、南方基金、富国基金、博时基金、华泰柏瑞基金、招商基金和汇添富基金。其中,易方达基金和华夏基金继续稳居非货币基金规模超万亿的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四季度权益市场表现震荡,导致各公募机构的管理规模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减,行业分化现象显著。

  30家机构公募管理规模显著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市场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含估算基金)合计达到32.41万亿元,规模再创历史新高,相比去年三季度末增长了7006亿元。从结构上看,公募基金各类型基金的发展呈现出跷板效应。四季度,由于权益市场表现震荡,不少资金从权益市场流向表现稳健的货币基金和债券型基金。这种资金流向与去年三季度相反,当时A股突然异动崛起,导致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基金规模有所下滑,而权益类基金规模则出现上涨。

  与三季度末相比,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基金在四季度末的规模分别增加了2481亿元和4720亿元。相反,权益类基金中,主动股票型基金规模缩水521亿元,混合型基金规模缩水2618亿元。在指数基金方面,指数增强基金规模缩水174亿元,而纯指数型基金规模则增长了2525亿元。

  此外,一些小众基金规模的变化趋势也值得关注。例如,FOF基金规模再度缩水,创下年内新低;而海外基金和商品基金规模则创下年内新高,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从具体产品来看,华泰紫金天天发货币、国泰中证A500ETF、信澳慧管家A、南方中证A500ETF、中金现金管家A和广发中证A500ETF是四季度规模变化超过200亿元的基金。除了货币基金外,中证A500ETF的火爆发行对基金公司的规模增长贡献显著。与此同时,一些规模较大的宽基ETF,如沪深300ETF、中证500ETF、中证1000ETF和上证50ETF的规模缩水均超过百亿元。有基金市场人士分析认为,中证A500四季度的火爆发行可能对传统宽基ETF产生了虹吸效应。

  从公司角度来看,公募基金管理规模排名的格局变化不大,但各公司的管理规模金额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减。例如,华夏基金的总管理规模在2024年四季度增长了512.79亿元,达到1.79万亿元的历史之最,与排名第一的易方达基金的规模差距缩小至2653亿元,为近几个季度最低。分析显示,华夏基金旗下多只货币基金和债券型基金在四季度规模大幅增加,为其规模增长做出了较大贡献。

  除了华夏基金外,博时基金、富国基金、工银瑞信基金、永赢基金、国寿安保基金、中金基金和信达澳亚基金在四季度的规模增长也均超过300亿元。包括上述机构在内,四季度规模增长超过百亿元的公司合计达到30家。在规模超千亿元的公司中,国联基金、华泰资管、信达澳亚基金和财通基金的规模排名相较三季度末有所提升。在小型公募机构中,西藏东财基金和人保资产的规模从不足百亿元一跃进入200亿元规模行列;外资机构路博迈基金和贝莱德基金的规模也首次迈入百亿元大关。

  尽管权益市场表现震荡,但不少公募机构仍能抓住时代机遇,实现规模的持续增长。

  然而,也需要注意的是,2024年四季度有8家公募机构的规模缩水超过百亿元。

  非货币基金规模前十名格局未变

  从非货币基金规模来看,公募最新规模已达到19.12万亿元,继续刷新历史纪录。

  从产品类型来看,纯指数股票基金和债券型基金是公募非货币基金规模增长的重要贡献者,而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则大幅缩水超过3000亿元。

  2024年四季度,投资者继续加速通过ETF投资A股市场,为市场带来了较多的增量资金。纯指数基金规模在四季度增长了超过2500亿元,深度布局ETF的基金公司的规模也随之水涨船高。其中,中证A500ETF的贡献最大。

  具体来看,2024年四季度,国泰中证A500ETF、南方中证A500ETF和广发中证A500ETF为所属公司的规模贡献均超过200亿元;华夏中证A500ETF、富国中证A500基金、易方达中证A500ETF等9只中证A500ETF为所属公司贡献超百亿元规模。

  除了中证A500ETF外,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和博时可转债ETF也为所属公司贡献超百亿元规模。

  2024年四季度,债券牛市行情持续演绎,债券基金规模重回升势,增长了2481亿元,四季度末规模达到10.34万亿元。

  得益于ETF产品或债券基金规模的增长,四季度末非货币基金规模增长超过百亿元的机构共计20家。其中,博时基金的非货币基金规模增长最多,高达541亿元,非货币基金管理规模达到了6647亿元。此外,永赢基金、华安基金、银华基金、浦银安盛基金、财通基金、鹏华基金和工银瑞信基金在四季度的非货币基金规模也均增长超过百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公募基金行业的马太效应显著,头部公募基金的综合实力依旧强劲。尽管各机构之间的公募管理规模有增有减,但头部公募的非货币基金规模排名格局变化不大。非货币基金规模排名前十的公司依然为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嘉实基金、南方基金、富国基金、博时基金、华泰柏瑞基金、招商基金和汇添富基金。其中,易方达基金和华夏基金继续是唯二非货币基金规模超万亿的公司。

  然而,中小型公募机构之间的竞争却异常激烈,呈现出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局面。例如,摩根基金的非货币基金规模突破了千亿元大关;人保资产的非货币基金规模重回百亿行列;路博迈基金、新沃基金、贝莱德基金和百嘉基金新晋百亿非货币基金规模之列。而德邦基金的非货币基金规模缩水超过百亿元;长安基金和富荣基金的非货币基金规模则跌破百亿元。

公募基金规模变化图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原标题:2024公募基金四季报全面披露:规模排名与新兴趋势)

(责任编辑: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