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市场寒冬下的挑战与转型之路
AI导读:
本文探讨了2024年冬季煤炭市场未能如期迎来旺季行情的原因,分析了煤炭价格回落的多重因素,包括供给端增长、进口煤增加以及需求端疲软等。同时,文章还关注了煤炭企业面临的挑战与转型之路,强调了高质量发展与利用国际煤炭资源的重要性。
在股票市场中,素有“冬炒煤炭夏炒电”的经验法则,意指冬季因取暖需求激增,煤炭价格与需求随之攀升,吸引投资者布局煤炭企业股票。然而,这个冬季煤炭板块的表现却未如预期般火热。究其原因,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煤炭价格经历显著回调,并持续在低位徘徊。步入冬季,本应迎来煤炭消费的高峰期,但煤炭价格却未能在旺季展现出应有的活力。
回顾2024年,煤炭市场可谓波澜壮阔。2023年8月,动力煤价格触底后强劲反弹,2024年初更是开启了一轮凌厉的上涨行情,市场一度预期煤价将突破1200元/吨大关。然而,年中时煤炭价格却急转直下,即便进入取暖季,也未能迎来预期中的反弹。
煤炭价格的疲软背后,多重因素交织。供需关系的变化是直接影响煤炭价格的关键因素。从供给端来看,国内煤炭先进产能持续释放,煤炭产量稳步增长。据统计,2024年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原煤产量达到43.2亿吨,同比增长1.2%,创下历史同期新高。随着气温下降,为确保居民取暖和企业生产用煤需求,煤矿企业积极增产保供,全国煤炭供应呈现出十分充足的态势。
进口煤作为另一大变量,对国内煤炭市场价格与供需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当前,进口煤具有显著的价格优势,吸引了众多用煤企业加大进口力度。2024年,我国煤炭进口量累计达到5.4亿吨,同比增长14.4%,创下历史新高。低价进口煤数量的增长,有效抑制了国内煤炭价格的上涨。
从需求端来看,偏高的冬季气温抑制了电力需求,进而影响了电厂的煤炭采购。据气象部门数据显示,2024年11月全国平均气温为5.1摄氏度,较常年同期偏高1.9摄氏度,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其中,华北及东北地区气温偏暖尤为明显,导致居民生活用电及部分服务业用电增速明显放缓。受此影响,全国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2.9%,增速较10月回落5.2个百分点。供应充足与需求不足的双重作用下,煤炭库存保持高位运行。
煤炭价格的回落对煤企业绩产生了显著影响。据万得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煤炭指数囊括的26家上市公司中,有22家企业盈利同比下滑,其中10家企业利润降幅超过四成。面对经营压力,部分煤炭企业抱怨进口煤炭过多挤压了国内煤炭企业的生存空间。然而,这一问题需要理性看待。一方面,当前煤炭价格仍在合理区间内运行;另一方面,我国虽为煤炭大国,但煤炭储采比仅为40年左右,并不算充裕。在当前国际煤炭价格低迷的背景下,正是利用国际煤炭资源的大好时机。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稳定煤炭进口”,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明确的回答。
对于煤炭企业而言,高质量发展不能仅仅盯着价格。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较低,产业布局趋同且非煤产业发展质量不高。虽然神华集团、中煤能源等一大批煤炭企业快速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但仍有很多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单一、市场竞争力不足,业绩大起大落成为常态。一些资源枯竭的老矿区更是陷入转型困境之中。
在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煤炭消费比重不断降低已成为大势所趋。留给煤炭产业转型发展的时间已经十分紧迫。近年来,一些具有前瞻性眼光的煤炭企业已经开始积极寻求转型之路。一方面,做精做优煤炭产业,通过上大压小、增优汰劣、优化布局等措施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另一方面,利用自身资源布局新能源产业,围绕矿山资源开展综合利用构建“风光火氢储”多能互补清洁能源产业链打造新的盈利增长点。
前几年煤炭价格的大幅上涨为煤炭企业积累了充足的资金实力。煤炭企业应抓住当前转型的窗口期乘势而上走出“市场好时无心转型市场差时无力转型”的怪圈设立好转型升级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图片来源: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