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约翰·奎尔奇博士对中国经济发展政策表示赞赏,认为其长期性确保了政策效果。他强调了中国经济的韧性、高科技的蓬勃发展以及企业创新力的巨大潜力,并预测中国将继续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

在2025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这一全球瞩目的盛会上,中国江苏昆山杜克大学常务副校长约翰·奎尔奇博士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年会官方活动“跨领域学习和引领”专题研讨会。自20世纪80年代初首次踏上中国这片热土以来,奎尔奇博士便对中国的快速发展抱有浓厚兴趣,并持续见证着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

年会期间,本报记者就中国经济发展议题对奎尔奇博士进行了深度访谈。谈及中国近期推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旨在推动未来产业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时,奎尔奇博士表示高度赞赏。他指出,中国经济政策的最大亮点在于其长期性,这一特性确保了政策的有效实施。与西方国家常见的经济刺激政策相比,中国的政策措施不仅内容丰富、力度强劲,而且涵盖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及宏观经济管理等多个层面,旨在稳定经济增长、促进高质量发展,而非简单地将未来经济活动提前至当前,因此有理由对其效果保持乐观。

奎尔奇博士进一步强调,得益于庞大的市场规模和积极有为的政府治理,中国在宏观调控方面拥有足够的政策空间和施政能力,足以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内外部经济挑战。

针对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显著成效的现状,奎尔奇博士表示,他在关注中国发展的几十年间,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巨大变迁,特别是在关键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这些成就远远超出了许多中国经济研究者的预期。高科技的蓬勃发展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的鲜明特征。

奎尔奇博士还分享了他在中国期间与各大学合作的亲身经历,指出中国的高等学府正逐渐成为先进生产力的源泉,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到研发工作中,专利数量持续增长,培养出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此外,奎尔奇博士还提到,中国的企业创新力仍有巨大潜力可挖。政府通过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重点领域发展,以及实施税费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等措施,形成了“一扶一放”的政策合力,有助于企业拥有更多资源和更强信心开展创新科研,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的整体创新能力。奎尔奇博士参与的论坛活动也聚焦于推动政府与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以期更好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面对当前世界地缘冲突加剧、贸易关系和供应链断裂重组的挑战,奎尔奇博士认为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美国此前发起的贸易战非但没有重创中国经济,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的经济韧性。生产效率的提升和生产地点的转移帮助中国企业有效应对了美国的关税威胁。同时,价值链的重构也加强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联系。奎尔奇博士指出,发展中国家仍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对其具有相关性和可复制性,中国通过顶层外交和投资发展,对“全球南方”的影响力正不断加强。

最后,谈及中国经济作为全球经济增长主要引擎的角色时,奎尔奇博士表示,未来数十年内,中国将继续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由于总量庞大,增量仍然可观。随着中国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经济增量将更具高质量特征。奎尔奇博士强调,中国不仅将继续驱动全球经济发展,还将在关键领域发挥难以替代的作用。以绿色转型为例,中国拥有规模庞大、技术先进的绿色工业,这一点其他国家难以比拟。在推动全球经济绿色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将凭借其比较优势发挥关键作用。

(图片来源:经济日报,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