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众合科技新一轮定增落地,7家私募机构出资近六成成主力军。A股定增市场稍显冷清,但私募机构积极参与,显示出对未来市场的积极预期。私募机构通过定增以较低成本获取股份,期待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带来收益。

日前,智慧轨交领域的领先企业众合科技成功完成了新一轮定向增发。公告显示,此轮定增吸引了7家私募机构积极参与,它们在募资总额中占比高达近六成,无疑成为此次定增的“中坚力量”。

数据显示,截至7月24日,今年以来,A股市场已有83家公司顺利完成定增方案,其中19家公司的定增金额超过1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年来A股市场定增融资额持续下滑的背景下,私募机构正逐渐成为定增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据统计,截至7月23日,今年以来共有54家私募机构参与了上市公司的定增,合计获配金额高达42.99亿元。

私募机构积极参与

在众合科技的此次定增中,7家私募机构共获配7811.43万股,合计斥资4.1亿元,占本轮募资总额的59.94%。具体来看,杭州城投产业发展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1.7亿元的投资额成为此次定增的最大单一认购方,获配3238.1万股。此外,上海添橙投资、浙江银万资本、上海般胜投资、杭州爱滨众发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青岛鹿秀投资以及上海牧鑫资产等私募机构也积极参与,分别获配不同数量的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私募机构均为证券类私募基金公司,拥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和资源。此外,在5月4日的众合科技调研会议现场,也吸引了多家私募机构的参与,包括长白山股权投资、金库骐楷、吉林资本等。

定增市场遇冷

尽管私募机构积极参与定增,但A股定增市场却稍显冷清。国证定增指数已经连续下跌3年,多家上市公司发布终止定增公告。在定增融资日渐降温的背景下,上述私募机构选择“买在无人问津处”,显示出其逆市布局的决心和勇气。

近期,大业股份、百花医药、万马股份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终止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对于终止定增的原因,有的公司基于控股股东的发展策略、实际情况等原因主动撤回定增申请文件;有的公司则是在再融资审核趋严的背景下,综合考虑当前市场环境、公司发展规划而被动撤回。

尽管如此,私募机构参与定增的热情并未减退。今年以来,已有54家私募机构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合计获配金额高达42.99亿元。其中,九家私募获配金额过亿,显示出私募机构对A股市场的长期看好和布局。

长期布局 期待收益

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市场背景下,斥巨资参与A股上市公司定增项目被视为逆市操作,但这也显示出投资者对未来的积极预期。即使短期内机构参与定增面临浮亏,但这种策略反映了资本的态度,即通过定增以较低成本获取股份,持有并期待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带来收益。

作为私募机构,增发股份发行价格通常与上市公司协商确定,相对更为灵活。这种灵活性使得上市公司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需求合理确定发行价格,从而实现更好的融资效果。同时,私募机构参与定增也为公司提供了补充流动资金的重要渠道,帮助公司保持足够的运营资金和扩张能力。

此外,增发股份还为公司引入了机构投资者,这些投资者不仅为公司带来了资金支持,还可能在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提供经验和资源。从长期布局的角度来看,参与定增不仅可以获得较低的入股价格,还可能因为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在未来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对公司的运营和决策产生一定影响。

然而,投资者也需要注意到市场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公司未来的业绩表现、行业变化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对投资回报的影响。因此,在参与定增时,需要谨慎评估风险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