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中国外贸成绩单出炉,深圳领跑外贸城市,佛山遭遇减速,宁波则实现崛起。文章详细分析了各大外贸城市的表现,包括进出口总额、增速、产业结构等,揭示了外贸格局的深刻变革。

最新年度外贸成绩单已经揭晓。202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国外贸展现出强大韧性,进出口总值达到43.8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再创新高。全国整体进出口形势向好,但具体到各个城市,表现又如何呢?1月18日,海关总署公布了各地进出口详细数据,为我们揭示了外贸版图的最新变化。

从总量来看,万亿外贸大市共有七座,其中深圳外贸表现尤为亮眼,超越上海重返外贸第一城宝座;宁波则超越东莞,新晋为外贸第五城。此外,青岛也迈上新台阶,与厦门一同跻身9000亿量级。金华后来者居上,连续超越杭州、天津,挺进外贸城市前十。

在增速方面,深圳、金华、成都、宁波四座城市成为增速“黑马”,增速均超过10%。相比之下,佛山、南京、厦门等五座城市则出现负增长,其中佛山增速更是下滑至-16.2%,成为外贸TOP20城中唯一一座增速下降超过10%的城市。这一数据背后,反映出外贸格局的深刻变革。

在外贸TOP20城中,有6座城市排名上升,金华、郑州分别上升2位,深圳、宁波、成都、无锡各上升1位;同时也有6座城市排名下降,佛山、天津下降2位,上海、东莞、杭州、重庆各下降1位。这种变化不仅体现了城市外贸实力的此消彼长,更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城市产业结构和发展思路的转变。

大湾区:深圳领跑,佛山减速

深圳作为外贸重镇,已连续32年位居国内外贸城市首位。2024年,深圳出口额达到2.8万亿元,比第二名上海高出54%,增速更是高达14.6%。同时,深圳进口也实现了快速增长,增速甚至高于出口(19.6%),整体外贸水平进一步跃升至4.5万亿元,同比增长16.4%,一举超过上海。

深圳外贸在高基数下仍能保持高增长,离不开其独特的产业特色和经济结构。深圳海关数据显示,“新三样”(锂电池、电动汽车、光伏产品)和“老三样”(手机、电脑、家用电器等传统电子产品)产品进出口均保持快速增长。其中,机电产品出口2万亿元,占总出口额约七成,并保持了12.1%的高增速。此外,以生物医疗、低空经济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实现了15.1%的增长。

然而,同在大湾区的佛山却遭遇了外贸低谷。2024年,佛山进出口同比下降16.2%,在外贸TOP 50城市中增速垫底。佛山外贸失速主要源于出口下降,尽管进口额增长了3%,但出口额大幅下滑20.5%。广州海关数据显示,佛山主要出口产品如机电产品、家具及其零件、陶瓷产品等均出现大幅下降。

作为外向型城市,出口是拉动佛山经济的重要引擎。出口产品的下降不仅影响了佛山的优势产业,还进一步拖累了当地经济。面对外贸下滑和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双重压力,佛山去年前三季度GDP增速仅为1.6%,大幅低于全国4.8%的增速,在26座万亿城市中垫底。

相比之下,深圳不仅拥有传统产业的支撑,还积极推动新兴产业出海,与城市的整体定位相契合。而佛山则主要依赖灯具、纺织产品、陶瓷等传统产业出口,在全球经济放缓、外部需求不振的背景下,出口承压明显。

为了应对外贸挑战,佛山将稳定外贸外资作为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并提出要发展壮大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等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布局绿色氢能、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

放大到大湾区其他城市,外贸表现大多不俗。在深圳、惠州、江门、中山、珠海等城市的带动下,广东全省外贸增速达到9.8%。

长三角:宁波崛起,南京承压

在长三角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的外贸增速分别为7%、7.4%、7.4%,而上海则相对较低仅为1.3%。具体到城市而言,金华、南通、宁波的增速均超过10%。其中金华外贸排名上升两位,超过杭州和天津排名第十;宁波更是超越东莞成为外贸第五城。

宁波的港口优势是其外贸增长的重要支撑。宁波舟山港作为全球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之一,为宁波进出口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从进口产品来看,原油是宁波口岸进口量最大的产品之一,去年前11月进口额达到1707亿元。此外铜材、铝材、金属矿及矿砂等大宗商品的进口量也较高。

在出口方面,机电产品是宁波口岸的主要出口产品之一,去年前11月出口额超过9000亿元,增长了8.9%。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是第二大出口品,出口额近2000亿元,增长了1.3%。

随着外贸的增长,宁波的整体经济排名也在上升。2024年宁波GDP达到18147.7亿元,同比增长5.4%,高于全国水平。这意味着宁波的GDP首次超过了天津,成为中国内地经济总量第11位的城市。而GDP排在宁波之前的南京则面临较大压力,尽管2024年南京经济总量还未公布,但前三季度增速为4.4%,低于同期全国增速。

从外贸来看,南京2024年进出口下降了3.6%。与佛山不同,南京的短板在于进口而非出口。在出口增长3.9%的情况下,南京进口下降了14.3%。为了应对外贸挑战,南京提出要把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作为拉动经济的主抓手,促进消费扩容、投资加力、外贸发力。

在长三角地区,上海、苏州、宁波等城市都是外贸强市,与南京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关系。如何在外贸竞争中脱颖而出,对于南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中西部:成都亮眼,多城回升

中西部地区虽然并非传统外贸高地,但不少城市去年的外贸表现却十分亮眼。其中成都进出口额达到8373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超过宁波、东莞、杭州等沿海城市,在外贸规模5000亿元以上的城市中仅次于深圳和金华。

成都的外贸动能主要来自于进口。去年成都出口增长2.2%,进口则大幅增长27%,进口增速位居外贸TOP 50城榜首。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机电产品的进口增长,尤其是电子元件、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半导体制造设备等产品的进口额均实现了大幅增长。

随着外贸的快速增长,四川全省外贸也突破了万亿大关。其中出口6177.7亿元,增长2.4%;进口4279.5亿元,增长21.3%。这也是四川进口规模首次突破4000亿元。

成都依靠铁路和航空进行进出口货物运输。随着天府国际机场的开通运营,成都的航空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成都空港进出口值位列全国第三。

除了成都外,中西部地区外贸增速较快的还有西安和武汉等城市,分别达到了14.5%和11.8%。这些城市的外贸规模虽然尚未达到万亿级别,但增速均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相比之下,郑州、重庆、长沙等城市的外贸增速则相对较慢。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城市与自身相比已经有所突破。在2023年这些城市的外贸增速均为负增长的情况下,2024年它们已经实现了正增长或降幅收窄。

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国内需求的不足,稳外贸外资将成为各城市2025年更重要的工作。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来看,重庆将着力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以稳外贸稳外资;长沙则计划加强外贸主体培育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图片来源: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