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首例银行转债触发强赎,中信银行等面临转股挑战
AI导读:
2025年首例银行转债触发强赎条款,苏州银行成功赎回。同时,中信银行和浦发银行面临转股挑战,市场关注其能否顺利转股补充核心一级资本。行业探索大股东溢价转股和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促进银行转债顺利转股。
2025年首例触发强制赎回条款的银行转债事件正式落地。1月21日晚间,苏州银行发布公告称,自2024年12月12日至2025年1月21日,该行股票价格已连续15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不低于“苏行转债”当期转股价格6.19元/股的130%(即8.05元/股),根据协议约定,已触发“苏行转债”的有条件赎回条款。苏州银行决定行使可转债提前赎回权,对赎回登记日登记在册的全部“苏行转债”进行赎回。
触发有条件赎回条款,亦称强赎条款,对上市银行和投资者而言,均为双赢局面。对银行而言,触发强赎可促使投资者加速转股,减轻偿还利息和本金的压力,同时有效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对投资者而言,触发强赎意味着正股价格已远超转股价格,转债价格通常也会随之上升,投资者可选择转股或卖出转债以获利。
“苏行转债”能够顺利触发强赎,苏州银行大股东国发集团的增持功不可没。据苏州银行2024年12月11日晚间披露,自2024年9月19日至2025年1月8日,国发集团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103,618,488股苏州银行股份。增持后,国发集团持有苏州银行537,018,488股,持股比例为总股本的14.00%,较变动前增加2.18%。此外,苏州银行于2025年1月8日晚间再度公告,国发集团计划自1月14日起6个月内,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合计增持不少于3亿元人民币。
2024年11月15日,苏州银行还发布了董监高的增持计划,包括董事长崔庆军、行长王强等12名管理人员,计划自2024年11月18日起至12月31日,合计增持不少于360万元的股份。一位银行业观察人士表示,银行转债触发强赎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苏行转债”均具备这些条件。2024年,A股银行股大涨,年内涨幅超35%,位居31个申万一级行业板块第一。其中,苏州银行全年涨幅35.75%,位列上市银行第24位。2024年前三季度,苏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92.89亿元,同比增长1.10%;实现净利润41.79亿元,同比增长11.09%。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苏州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41%,高出监管最低要求1.91个百分点。若50亿元“苏行转债”全部成功转股,苏州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进一步提升。
中信银行积极应对可转债转股挑战
作为上市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重要方式之一,可转债因低利率、递延股权稀释等优势受到发行人青睐,同时因其上有顶、下有底的特点被部分投资者关注。然而,可转债成功转股才能全部计入发行人的核心一级资本,若正股涨幅不足,转股便存在难度。数据显示,中信银行和浦发银行发行的可转债将于2025年到期,其中中信转债发行总额为400亿元,到期日为2025年3月4日,目前未转股比例为14.75%,转股溢价率0.08%;浦发转债发行总额为500亿元,到期日为2025年10月28日,目前未转股比例为100%,转股溢价率为40.73%。转股溢价率越高,投资者转股意愿通常越低,因此浦发转债转股难度大于中信转债。
当前距离中信转债到期仅剩21个交易日,中信银行已发布《关于“中信转债”到期兑付暨摘牌的第三次提示性公告》,称将以可转债票面面值111%的价格赎回到期未转股的可转债。数据显示,中信转债最新余额为58.99亿元,若未能顺利转股,将面临到期还本付息的结局。中信银行负责投资者关系的工作人员表示,公司并未放弃在剩余期限内继续推动转股的努力,且正在和多家市场机构沟通他们的最终转股意向。
然而,从中信转债剩余期限和中信银行目前的股价来看,触发强赎刺激转股难度不小。根据《募集说明书》,在“中信转债”的转股期内,中信银行股价需要连续30个交易日中至少有15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不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130%(含130%),才能够触发强赎条款。目前中信银行的转股价格是5.59元/股,即在接下来的21个交易日里,中信银行至少要有15个交易日收于7.267元/股上方。数据显示,中信银行1月22日的收盘价为6.50元/股。不过,中信银行工作人员还表示,只要股价能维持在转股价格的111%以上,中信转债的持有人仍会有动力转股,这也是他们接下来努力的方向。
中信银行的转股努力早已开始。2024年3月29日,中信银行控股股东中信金控通过上交所系统将其持有的263.88亿元中信转债全部转换为中信银行A股普通股,转股后,中信金控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中信银行股份366.10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8.70%。换言之,中信金控已将所持有的全部“中信转债”均用于对中信银行给予转股增持。
还有银行业观察人士表示,银行转债能否顺利转股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关键在于正股股价能否上涨,除了管理层和大股东的努力外,还需要一定的运气。
银行转债转股面临挑战
数据显示,目前A股共存续13只银行转债,发行规模较大的为兴业转债、浦发转债和中信转债,发行总额均在400亿元以上(包含)。其中,浦发转债、青农转债、上银转债、兴业转债、常银转债、紫银转债、重银转债、杭银转债8只银行转债的未转股比例均超过90%。此外,2025年共有4只转债到期,分别是成银转债、中信转债、苏行转债及浦发转债,其中成都银行、苏州银行已发布转债强赎公告。
华源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银行转债的发行时间一般为六年,一些基本面良好的银行股有望在业绩的提振下上涨至触发强制赎回条款(一般为转股价格的1.3倍),从而实现顺利转股;一些基本面尚可的银行股即使不能上涨至触发强赎条件,只要正股价格高于转股价一定程度,大概率也可以顺利转股;但一些基本面较差的银行如果股价无法上涨,发行人和投资者可能被迫接受还本付息的结局。
如果正股涨幅不够,行业也探索出其他方式促进银行转债顺利转股。一是大股东溢价转股,例如中信银行控股股东中信金控将所持有的65.97%的“中信转债”全部转股。二是引入其他战略投资者,通过债转股的方式增持公司股票,降低到期兑付压力,例如2023年光大银行引进中国华融增持“光大转债”。
对于2025年的银行股表现,多名券业人士持乐观态度。光大证券分析师王一峰认为,2025年可能继续呈现“高股息”主导的投资特征,使银行股投资的确定性高于其他行业。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也表示,高股息红利板块仍将受追捧。一方面,外部环境不确定较大,红利板块的避险属性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提“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红利板块有望吸引险资等耐心资本;此外,低利率时代下,红利板块有稳定现金流,性价比优势凸显。浙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梁凤洁表示,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对银行制定市值管理制度、披露估值提升计划等做出专门要求,要求银行通过提升分红率、增加中期分红等多种方式增强投资者回报,这将推动银行股中长期估值重塑。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