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显示,理财市场规模达到29.95万亿元,同比增长11.75%。银行理财公司贡献突出,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规模增长即将放缓,非标类资产规模也在收缩。同时,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偏低,销售端面临挑战。

中国理财网近期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4年)》揭示了理财市场的显著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理财市场规模达到29.95万亿元,较上半年增加了1.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75%。这一数据标志着理财市场持续稳健的发展态势。

在银行理财公司方面,其贡献尤为突出,占据了26.31万亿元的市场份额,同比增长高达17.1%。这些公司的存续规模占比已达87.8%,较2023年年末进一步提升了4.0个百分点。目前,市场上已设立32家银行理财公司,其中31家已正式开业,仅浙银理财尚未开业。这31家理财公司的规模格局在2024年底已发生显著变化。

据法询金融货币网的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年底,招银理财依然稳居规模榜首,与兴银理财共同构成了仅有的两家“2万亿”俱乐部成员。然而,与2023年不同的是,两家国有行理财子公司——农银理财和工银理财迎头赶上,超越了2023年的规模第三名信银理财,分别位列规模榜的第三和第四名。但值得注意的是,若去除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规模,规模榜前三名则变为信银理财、兴银理财和招银理财,这表明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规模上升对农银理财和工银理财的资产规模扩张起到了推动作用。

不过,从整体趋势来看,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规模增长即将放缓。根据华西证券研报的数据统计,自开年以来,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规模持续缩减。特别是在1月13日至1月17日的一周内,规模环比缩减了1379亿元,存续规模降至69145亿元。同时,资产端方面,现金类资产的占比也在下降。受禁止手工补息、银行下调利率以及自律新规的影响,现金类资产逐步减少,截至2024年末,现金及银行存款类资产占比降至23.9%,较2023年末下降了2.8个百分点。

此外,非标类资产的规模也在收缩。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4年)》,银行理财产品配置非标资产的余额为1.74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5.42%,较2023年底有所下降。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这部分余额中还包括留在母行的老非标资产,因此理财公司目前投资非标的存量实际上更低。非标资产对于银行理财来说具有制度优势,可以降低用户持有期间的波动,为产品带来正向收益,并减少破净的可能。但目前优质非标资产的寻找难度加大,且存在期限不匹配的问题。因此,银行理财公司正在积极寻找可替代资产,如结构性存款和其他对冲策略,以增厚收益。

在权益类资产配置方面,2024年银行理财产品配置的余额为0.83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比例仅为2.58%。尽管监管多次鼓励银行理财资金入市,且各银行理财公司自2024年四季度开始力推含权产品,但整体权益投资比例仍然偏低。多位银行理财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含权理财产品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销售端。投资者稳健的偏好使得含权产品的销售面临挑战。由于含权产品存在一定风险,而银行理财投资者对净值波动十分敏感,因此理财经理往往不会主动推荐含权产品。然而,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银行理财销售端在直销和代销方面都取得了进展。理财公司持续拓展母行以外的代销渠道,已有29家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除母行代销外,还打通了其他银行的代销渠道。此外,21家理财公司开展了直销业务,全年累计直销金额达到5050亿元。理财公司合作代销机构数量持续增长,2024年12月,全市场有562家机构代销了理财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较年初增加了71家。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图片来源:原文未提供,故无相关HTML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