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近日,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了诸多务实举措,旨在引导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优化投资者结构,促进市场稳健发展。该方案受到资本市场各方高度关注,将为市场带来长期稳定的增量资金,稳定市场预期。

1月22日,资本市场迎来了一项备受瞩目的政策动向——中央金融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由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此举为中长期资金入市铺设了清晰的路径与具体举措。

中长期资金,即那些投资期限较长、追求长期稳定回报的资金,诸如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及公募基金等,均为其典型代表。这类资金对于股票市场的稳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能提供长期持有的稳定力量,减少市场的大起大落。

当前,中国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及中长期资金的占比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长期资金以其专业性强、稳定性高的特点,对于优化投资者结构、促进市场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成为了市场各方的共同期待。

回顾历史,金融部门早已在政策层面给予诸多支持与引导,以解决中长期资金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等问题。2024年4月发布的新“国九条”便提出了完善适配长期投资的基础制度、构建支持“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等举措。同年9月,中央金融办与中国证监会又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生态、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支持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稳健发展等方向。

此次《实施方案》的出台,更是在机制上引导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重点升级了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投资政策和长周期考核机制。具体包括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优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机制、提高企(职)业年金基金的市场化投资运作水平以及扩大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等。

对于备受关注的保险资金入市问题,方案明确提出了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的要求,意味着将有更多来自保险业的资金涌入A股市场。同时,方案还强调了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使保险公司能够更加从容地投资资本市场。

此外,方案还从引导上市公司加大股票回购力度、推动上市公司运用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等方面作出部署,旨在塑造和形成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得好”的市场生态。这不仅将为市场带来长期稳定的增量资金,更将稳定市场预期,为资本市场的稳健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文章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