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我国“双碳”目标提出五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发布碳达峰方案,目标设定差异化显著。广东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目标远高于国家线,京沪等发达地区或率先达峰。本文分析了各地碳达峰目标设定的差异及原因,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中国“双碳”目标提出五周年的重要节点,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阶段性验收即将来临。在这一关键时期,全国各地纷纷发布碳达峰方案,并设定了各自的碳达峰目标,旨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动能源结构优化与绿色低碳发展。

随着碳达峰时间的日益临近,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也愈发紧迫。由于各地能源结构、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存在差异,因此,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各地的目标设定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梳理各地碳达峰方案发现,大部分省份在参考国家碳达峰主要目标的基础上,围绕“十大行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单位GDP能耗)以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单位GDP碳排放)等硬指标,制定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碳达峰目标。同时,部分省份还增设了新的特色目标,如北京和海南提到的“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以及青海提出的“清洁能源发电量”。

多位受访人士指出,由于发展阶段、资源禀赋等因素的不同,各地碳达峰的具体实施方案及发布时间也存在差异。《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各地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明确既符合自身实际又满足总体要求的目标任务。实际上,一些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已具备碳达峰条件,正积极推动相关工作的落实。

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目标设置方面,各地呈现出较大差异。其中,广东省的碳达峰方案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32%以上,这一目标远高于国家设定的20%左右的“国家线”。相比之下,同为东部沿海省份的江苏和山东,其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目标分别为18.3%和13%左右,均低于“国家线”。对此,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卫权表示,非化石能源占比越高,碳排放就越低,这一指标能够反映我国清洁能源的利用情况,也能间接显示出我国在能源供给方面的状况。

广东之所以将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设置得高于全国目标,王卫权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广东良好的碳达峰基础以及广阔的发展空间。广东拥有大量的海上风电、海上光伏项目,以及外省输入的大量清洁能源,这些条件为当地的非化石能源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而对于部分省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目标低于“国家线”的原因,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分析指出,这主要是由于部分省份能源结构依赖化石能源、高耗能产业占比大、资源禀赋限制以及国家政策差异化分解等多重因素所致。尽管如此,江苏和山东仍在积极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非化石能源发展,未来有望逐步缩小与国家目标的差距。

在单位GDP能耗方面,经济发达地区和直辖市的目标设置普遍较高。北京、上海、重庆等地设定的2025年单位GDP能耗比目标均较2020年下降14%,高于国家设定的13.5%的“国家线”。曾刚认为,考虑到北京和上海的经济结构、能源效率和政策执行能力,这一目标的完成虽然存在难度,但总体上应该可以实现。两地作为国家经济中心,拥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和成熟的路径,有望在建筑节能、交通电气化、绿色能源以及产业升级、能源结构优化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此外,北京还明确了“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目标,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14.4%以上。王卫权表示,鉴于北京自身能源结构特点,核能在未来能源结构中的占比预期较小,因此在能源目标上更侧重于可再生能源。从长远来看,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将成为主要发展方向。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代表,北京和上海有望率先实现碳达峰。北京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将以北京率先碳达峰带动京津冀区域能源低碳转型。王卫权指出,北京作为首都,在碳达峰进程中肩负重要使命。率先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不仅符合经济发达地区先行一步的原则,也能为其他地区腾出碳排放空间,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上海实现碳达峰的雄心同样坚定。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上海正努力实现碳排放提前达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常纪文表示,碳达峰时间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北京和上海经济发达,有望率先实现碳达峰。然而,地方在宣布碳达峰时间时需十分慎重,以避免过早影响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开展碳达峰试点工作,深圳市等25个城市成为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深圳市对碳达峰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划,到2025年,单位GDP能耗较2020年下降14.5%,在一线城市中高于北京和上海。曾刚表示,深圳成为首批碳达峰试点建设城市得益于其产业结构优化、技术创新能力、政策支持和能源结构基础等多方面的优势。同时,深圳在碳交易、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先行探索也为全国提供了重要经验。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深圳不仅承担着国家低碳转型的示范任务,还在国际气候治理中发挥窗口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各地在碳达峰目标的设定和实施过程中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未来,各地将继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碳达峰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