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旨在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通过长周期考核机制引导险资更加注重长期收益与价值投资,有望为资本市场注入新活力。

数万亿规模的保险资金(险资)入市潜力有望再度释放。近日,中国证监会携手其他五部门,于1月22日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该方案的核心策略之一,旨在提升商业保险资金在A股市场的投资比例及其稳定性,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在具体实施层面,政策引导大型国有保险公司进一步扩大A股(涵盖权益类基金)的投资规模与实际占比。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对国有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考核引入了三年及以上的长周期考核机制,其中,净资产收益率的当年度考核权重被限制在不超过30%,而三年至五年的周期指标权重则提升至不低于60%。此外,《实施方案》还明确要求加速推进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的落地实施,并逐步扩大参与机构及资金规模。

长期以来,险资等中长期资金在权益类资产配置上受制于多重因素,特别是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权益市场的波动性对险资的净资产与净利润产生了更为显著的影响。为应对这一挑战,早在2023年10月,财政部便发布了《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明确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类绩效评价指标中的“净资产收益率”由单一的当年度指标调整为结合“三年周期指标+当年度指标”的复合考核方式,旨在平衡短期与长期收益。

尽管监管部门此前已放宽了保险公司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上限,允许部分偿付能力较高的保险公司将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比例提高至上季末总资产的45%,但保险资金在股票和基金上的投资比例仍稳定在10%至15%之间,未见明显增长。业内专家指出,考核周期的短期化一直是制约保险资金大规模入市的关键因素。

此次政策调整,通过适当降低净资产收益率的当年度考核权重,并强调三年至五年周期指标的重要性,无疑将引导保险资金更加注重长期收益与价值投资。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指出,保险资金的长期性与稳定性特点,使其大规模入市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减少波动,并增强投资者信心。长周期考核机制的实施,将促使保险资金在投资决策中更加注重长期价值,从而提升资本市场的投资质量和效率。

作为典型的中长期资金,险资的长期考核一直备受业内关注。某大型险企高管曾强调,长期资金要充分发挥其优势,离不开长周期考核机制的支撑。王鹏进一步指出,长周期考核机制将促使保险公司更加注重长期稳健经营,减少短期行为对业绩的干扰,从而提升公司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关于《实施方案》的落地影响,王鹏认为,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这将有助于扩大中长期资金规模、优化市场生态;而对于保险公司自身,增加A股和权益类基金的投资比例,将有助于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提高投资回报率。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