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加速发展
AI导读:
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京津冀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近年来发展迅速,但面临渗透率偏低、整零协同比不足等挑战。文章提出明确发展目标与重点举措,旨在推动京津冀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一环,其发展不仅关乎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型进程,更是推动绿色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自2014年至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从7.8万辆激增至突破1000万辆,十年间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跨越。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国际化的不断推进,为京津冀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战略价值与现实意义
汽车产业以其长产业链、高关联度、强带动性和显著规模经济效益,成为稳定工业经济增长的“定海神针”。而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范,正引领着汽车产业的新一轮变革。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作为产业分工深化与集聚发展的高级形态,通过整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构建起高效协作的产业生态,成为产业创新的发源地、优质企业的聚集地,以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京津冀地区,凭借其在汽车产业上的深厚积累,2024年汽车产量达到285万辆,同比增长11.8%,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高达67.6万辆,增幅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54%。京津冀汽车产业产值已超8400亿元,成为区域制造业的“领头羊”。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公布的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名单中,“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赫然在列,为京津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然而,面对辉煌成就,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京津冀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存在诸多挑战。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低于长三角和大湾区;整零协同比偏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不足;国际化规模总量有待提升,海外市场拓展仍需加力。这些问题,成为制约京津冀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
建设目标: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面对挑战,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明确了“十五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力争实现超万亿产值,成为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具体目标涵盖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扩大汽车产销量与产值占比、增强税收与就业效应、构建先进技术创新体系、提升外资利用水平、扩大海外市场影响力、促进产业链上下游高效协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优化产业集群治理体系等多个方面。
重点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标,京津冀地区将采取一系列重点举措。一是规划先行,明确产业分工与生产力布局,加快制订统一的产业发展规划;二是抓住整车企业这一关键,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提升产业链竞争力与投入产出比;三是加快落实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建设,构建协同高效的产业生态;四是促进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链价值重心向软件和服务业转移;五是健全规则与政策,促进先进生产要素集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六是不断提升产业集群的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打造守法守信、包容开放的营商环境。
通过这些举措的实施,京津冀地区将有望克服现有短板,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系中关村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协同发展促进会会长,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