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简报:票房收入大增,科技融合成新趋势
AI导读: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简报》,显示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和票房收入均大幅增长,科技元素的融入为演出市场带来新体验,文化旅游融合成为新趋势。
近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正式发布了《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简报》,揭示了国内演出市场的强劲复苏与蓬勃发展。据简报测算,2024年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高达48.84万场,同比大幅增长10.85%;票房收入更是攀升至579.54亿元,同比增长15.37%。具体来看,剧场类演出票房收入为119亿元,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达到了296.36亿元,旅游演艺票房收入也达到了163.89亿元。
随着春节的日益临近,全国多地热门演出业态呈现出火爆态势,多场次开票即售罄。根据灯塔平台数据显示,仅1月1日至17日,全国演出票房便已达到4.81亿元,彰显出演出市场的强劲消费潜力。
各类演唱会、音乐节、舞台剧、脱口秀等营业性演出持续发挥消费带动作用,有力促进了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脱口秀(单口喜剧)异军突起,据统计,2024年小剧场和新空间演出中,脱口秀的演出场次和票房上升幅度最大,分别达到了53%和48%,成为演出市场的一股新势力。
在广东地区,粤剧表演团体春节期间的演出活动被形象地称为“春班”。据广东粤剧院消息,今年“春班”市场尤为活跃,有近50场演出安排。而在深圳,国风视听音乐会、舞剧、杂技、亲子互动魔术秀、Live house、实景剧等丰富多样的演出轮番上演,为市民提供了多元化的文化娱乐选择。
此外,以沉浸式演艺空间为代表的“演出+”新业态也为演出市场注入了新活力。在吉林长春城投南溪里文旅小镇,沉浸式冰雪戏剧《黑神话悟空·极境雪界》不仅让游客可以欣赏到巨型游戏IP雪雕和主题表演,还能体验滑雪戏雪的乐趣,实现了“演出+旅游”的完美融合。
对于演出市场的这一系列积极变化,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投资顾问于晓明表示,春节档演出行业呈现出业态多元化、声光电画科技频出圈以及“演出+文旅”融合等新趋势,这些新趋势将成为新一年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和产业链布局的发力点。
值得关注的是,“科技+文化+演出”的深度融合正在成为现实。从AI影像制作到遥控编程机械臂,从机器人表演到激光科技表演,科技元素的融入为演出市场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在上海、杭州、丽江等地,融入了声光电画丰富科技元素的实景剧打破了传统旅游演艺的发展思路,凸显了科技力量和创新表达,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也指出,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裸眼3D、激光、人工智能(AI)等技术正在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表演中。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演出的观赏性和互动性,还为观众带来了更加震撼的视觉效果,进一步推动了演出市场的创新发展。
演出市场的繁荣背后,离不开政策的强有力支持。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为演出市场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推动和市场的不断发展,演出市场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广州艾媒数聚信息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数据预测,2025年中国演出市场规模将达到969.10亿元。上海夏至良时咨询管理公司高级研究员、大消费行业分析师杨怀玉表示,2025年将涌现更多VR、AR等技术加持的创新演出项目、高质量的原创演出项目、与文化旅游或数字娱乐相融合的演出项目以及走向世界舞台的演出项目等。这些有望成为演出市场投融资热点,进一步推动我国演出产业踏上规范化、高质量发展之路。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内容有删减,旨在提供演出市场发展的综合概述。)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