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明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过渡期延长至2025年底。此举旨在应对保险业风险,平衡快速发展与稳健运行。同时,监管部门提出“一司一策”差异化应对政策,为行业平稳过渡提供缓冲。

偿付能力作为衡量保险公司综合风险承受能力的关键指标,其监管机制对于预警和监测保险业风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颁布了《关于延长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实施过渡期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指出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即业界熟知的“偿二代”二期规则的过渡期将延长至2025年底。

近年来,随着保险业的蓬勃发展和业务结构的日益复杂,保险机构在风险防控方面暴露出明显的短板。如何在保障保险机构快速发展的同时,确保其稳健运行,已成为监管部门和保险公司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为此,自2022年起实施的“偿二代”二期规则,通过构建更为严格的风险监管框架,为保险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相较于前一代规则,“偿二代”二期在设计理念上实现了显著提升,通过资本计量、风险管理评估及市场透明度约束等多重手段,构建了一个更加全面、细致的风险监管体系。

然而,过渡期的延长也从侧面反映出“偿二代”二期规则在实施过程中遭遇的现实挑战。据金融监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保险业整体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及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呈现下滑趋势。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已从2021年末的232%下降至197%,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则从220%降至135%。目前,已有21家保险公司被评定为C类或D类风险综合评级,面临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尤其是部分中小型保险企业,由于资本实力薄弱和风险管理能力欠缺,在新旧规则切换的过程中,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大幅下降,承受了巨大压力。

在资本补充渠道有限、行业经营压力增大的背景下,众多险企期盼在延长过渡期的同时,监管部门能够进一步评估并优化“偿二代”二期规则标准,以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阶段。对此,监管部门已给予积极回应。此次《通知》在延长过渡期的同时,明确提出允许企业采取“一司一策”的方式制定差异化应对策略。这一调整既彰显了监管的灵活性,也为行业平稳过渡提供了宝贵的缓冲期。

面对监管规则的调整,保险企业应更加积极主动地应对,不断提升偿付能力管理水平。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通过实时数据监测与智能分析技术,提高风险管理的精确性和效率。在过渡期内,监管部门需持续关注行业动态,加强对中小型保险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提供技术指导、建立风险分担机制等措施,帮助其更好地适应规则要求。此外,还可考虑引入更为灵活的调整机制,如动态调整资本计量标准等,以有效抵御市场波动带来的冲击。

保险行业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