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9月19日,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在公布千亿级换股吸收合并计划后恢复交易,但市场反应各异,股价走势分化。除了“利好兑现”规律外,换股价格、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定价及停牌前股价大幅波动等因素为此次合并增添了不确定性。



9月19日,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在公布千亿级换股吸收合并计划后恢复交易。然而,市场反应各异:中国船舶开盘飙升7.39%,最终收盘涨幅收缩至3.32%;而中国重工则一度重挫超过5%,最终收跌2.41%。今年以来,受造船业景气度上扬及合并预期推动,“南北船”股价累计涨幅均超17%。但复牌后,两者股价走势分化,除“利好兑现”规律外,换股价格、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定价及停牌前股价大幅波动等因素,均为此次合并增添了不确定性。

“南北船”换股比例基于停牌前120个交易日均价确定,即每7.4931股中国重工换一股中国船舶。但停牌前(9月2日)收盘时,两家公司股价之比仅为7.008。复牌后,为保持持仓比例,中国重工投资者理论上应先卖后买,即以7.008股换一股中国船舶。然而,若投资者普遍采取此策略,将加剧中国重工股价下行压力。经市场博弈,至9月19日收盘,两家公司股价之比已接近换股比例。

为保障中小投资者利益,“南北船”合并还设立了现金选择权机制,允许异议股东以现金方式退出。两家公司的现金选择权价格分别为各自停牌前120个交易日均价的八折,即中国船舶30.27元/股、中国重工4.04元/股。此定价策略旨在确保仅反对合并方案的股东才能获得现金选择权,避免中小股东因高价退出而反对方案,进而危及合并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9月2日,“南北船”股价同步大幅下跌,中国船舶跌幅更是超9%。停牌前第三个交易日,中国船舶发生一笔77.43万股大宗交易,成交价35.44元/股,较收盘价折价8.57%,上一次类似交易可追溯至2020年底。鉴于合并规模庞大,涉及国有资本流程复杂,信息保密难度大,中国重工在公告中提醒,存在因股价异常波动或内幕交易导致合并计划暂停、中止或取消的风险。

总体而言,“南北船”合并从资本角度看并无显著惊喜,其核心价值在于产业整合,实际效益需时间验证。合并能否成功,还需资本市场高度配合,包括中小股东投票支持、避免内幕消息泄露、现金选择权有效支撑股价等。投资者对此应予以持续关注。

南北船合并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