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PE与国资频频入主上市公司,并购招商新时代来临
AI导读:
本文探讨了VC/PE机构与国资频频入主上市公司的现象,以及这一变化对资本市场和产业整合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并购招商新时代的来临及其背后的招商引资模式升级。
长期以来,一级市场股权投资机构的标准做法是通过投资并孵化看好的企业,助力其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后实现退出。IPO作为最为关键的退出渠道,承载着行业的“IPO信念”。然而,这一模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自2025年初以来,启明创投、梅花创投等知名VC机构纷纷宣布入股A股公司,其中启明创投拟入主天迈科技,梅花创投的创始人则计划入股梦洁股份成为其二股东,这一系列动作引发了行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这被视为自去年9月24日并购六条发布以来,一级市场投资机构出现的新动向和玩法,被不少业内人士称为“破冰”之举。
事实上,在VC机构出手之前,国资已经通过私募机构频繁拿下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有创投人士透露,其所在机构也有计划收购上市公司,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中。
业内最为关注的是这些收购完成后的资本运作,以及这一变化将给整个市场带来的深远影响。
VC机构转向寻求上市公司控制权
新年伊始,一级市场迎来了重磅消息。1月6日晚间,天迈科技披露公告称,其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拟转让26.10%的股份给启明创投设立的并购基金,转让总价高达4.52亿元。交易完成后,启明基金将成为天迈科技的第一大股东,公司实控人也将变更为启明创投的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受此消息影响,天迈科技复牌后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
无独有偶,1月7日,梦洁股份也发布公告称,其第二大股东拟转让全部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10.65%,接盘方为共青城青云数科投资合伙企业,其背后是知名投资人吴世春。这两则VC入主上市公司的消息,在业内引起了巨大震动和广泛讨论。
私募基金谋求获取上市公司控股权并非新鲜事,“PE+上市公司”模式曾风靡一时。近年来,A股市场也出现过一波投资机构的“买壳潮”。例如,东方富海联合设立的并购基金曾成为光洋股份的实控人,几年后黄山国资又接棒成为新的实控人。此外,基石资本、鼎晖投资等知名机构也曾拿下上市公司的控股权。
一直以来,VC、PE等一级市场投资机构的标准操作是投资或孵化看好的公司,通过资金和资源赋能帮助其上市,从而获得超额回报。然而,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退出渠道之一,并购在解决一级市场募资和退出问题上也具有显著优势,尤其在IPO放缓的背景下更是如此。同时,并购也为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崛起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市场参与者对IPO作为唯一退出渠道的依赖与信念正在逐渐减弱,而对并购的接受度和意愿显著增强。去年9月24日,证监会发布的“并购六条”鼓励私募投资基金积极参与并购重组,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趋势的发展。
机构热议:有利于产业整合,但不会改变VC/PE投资策略
盛景网联董事长、盛景嘉成创投创始合伙人彭志强表示,“并购六条”明确提出支持私募基金以促进产业整合为目的依法收购上市公司。私募股权机构通过收购上市公司控股权,参与或主导产业整合,注入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发展。这符合政策鼓励方向,也存在明显需求或价值。
他认为,VC/PE收购上市公司的主要目标包括发挥专业价值、完成产业整合、为已投项目寻找退出通道以及探寻新的盈利模式。在选择并购标的时,主要取决于并购方对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
广慧并购研究院院长、广慧投资董事长俞铁成则指出,虽然VC/PE买上市公司的模式过去就存在,但从过往案例来看并不成功。原因是国内VC/PE掌舵者大多精通交易过程,但对并购后的整合缺乏实战经验。
虽然市场对于VC等一级市场机构入主上市公司有着很高热情,但在部分受访人士看来,通过获得上市公司控股权展开操作是高难度、高水平的,不是所有VC/PE机构都能或愿意进行此类操作。因此,此类业务与整个一级市场体量相比是局部机构的个案行为。
彭志强指出,收购上市公司会成为有实力的VC/PE的一种新选择,但它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不过,它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VC/PE机构的投资策略和运作模式,尤其是创投机构投早、投小、投科技依然是其主旋律。
国资豪购上市公司,招商引资模式升级
不仅市场化VC/PE机构,国资通过私募机构拿下上市公司控股权的案例也屡见不鲜。例如,合肥国资被誉为“最牛风投”,其出手一度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去年10月,文一科技公告称,其控股股东将变更为合肥创新投,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合肥市国资委。
据民生证券投资银行事业部统计观察,2024年共有43家上市公司控制权变更后的实际控制人为国资。其中,湖北国资最为出圈,广东、安徽、河北等地国资收购民营上市公司数量也名列前茅。被收购的上市公司多集中在主板市场,且国资的大市值偏好提高。
在俞铁成看来,国资频频收购上市公司背后是中国招商引资模式的演变与升级。此前,国内招商引资经历了从土地招商、税收招商到资本招商的转变。然而,资本招商模式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在此背景下,随着越来越多地方国资开始收购上市公司,中国有望步入“并购招商”新时代。
彭志强也认为,国资收购上市公司是一种新型的招商引资方式。通过收购上市公司控制权,引进优质项目落地,并以此为平台整合本地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是一种直接有效的提升地方产业集聚特色、招商引资的新模式。
并购招商模式相较此前其他模式具有资金安全性与流动性大幅提升、投资成功率提高、市值管理与产业布局双重目标实现等优势。同时,通过上市公司平台赋能产业链上下游,效率更高、更健康。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收购产业链中的链主上市公司,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打造健康的产业生态。
俞铁成判断,并购招商模式不仅符合当前政策导向,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未来,它将成为地方政府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