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央金融办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引导商业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并强调长周期考核机制的重要性。

商业保险资金作为中长期资金的代表,其入市步伐即将进一步加速。为了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促进中长期资金稳定入市,1月22日,中央金融办携手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以及金融监管总局,共同发布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明确指出,将积极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以及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其入市力度。

《方案》特别强调了提升商业保险资金在A股市场的投资比例与稳定性。鼓励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增加对A股(包括权益类基金)的投资规模与实际比例。为确保资金运用的长期性和稳健性,《方案》提出对国有保险公司的经营绩效进行全面长周期考核,其中,净资产收益率的当年度考核权重被限制在不超过30%,而三年到五年的周期指标权重则不低于60%。

与相对稳定的固定收益市场相比,权益市场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然而,通过延长投资期限和适时调整权益类产品的配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风险。保险资金,以其来源稳定、资金久期长的特点,与权益市场具有较高的适配性。

近年来,长端利率呈现趋势性下行,导致固收类资产的回报率下降,利差损风险和再投资风险有所上升。这一趋势促使商业保险公司加大权益类投资的力度,以充分发挥其长期资金的优势。此外,随着2023年上市险企开始执行新的金融工具准则,股票资产需要在FVTPL和FVOCI中选择一种分类。目前,上市险企的股票投资主要以FVTPL为主,这意味着股市的波动将直接影响当期的净利润。为了缓解这一问题,通过配置长期股权投资或高股息策略(OCI)成为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为了进一步优化保险资金的运用,金融监管机构近年来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监管政策。这些政策允许保险资金投资公募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取消了财务性股权投资的行业范围限制,并取消了投资单只创业投资基金的募资规模限制。这些措施旨在支持保险公司发挥价值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作用,从而提升直接融资的比重。

长周期考核已成为近期行业关注的焦点。2023年10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该通知明确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效益类绩效评价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由当年度考核调整为“3年周期指标+当年度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权重各占50%。此次《方案》进一步下调了净资产收益率的当年度考核权重,明确了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为“长钱长投”创造了更加稳定可持续的制度环境。

中国人寿副总裁刘晖曾表示,长期资金要发挥其优势,需要长周期考核机制的配合。如果缺乏长周期机制的配合,可能会出现一些短期行为,如过度关注当期利润等。特别是在股票市场中,短期波动会影响投资收益的波动,进而影响考核结果,这不利于长期配置的逻辑。因此,建立与保险资金投资特点相匹配的长周期考核机制,是促进保险资金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的关键一环。

《方案》还要求加快推进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的落地工作,并逐步扩大参与机构的范围和资金规模。2024年1月,作为首批试点机构,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共同出资500亿元设立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有限公司(鸿鹄基金)已完成登记备案,并于当年3月正式启动投资,主要投资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金融监管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曾表示,将继续扩大试点范围,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参与试点,持续加大资本市场投资力度。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图片及链接信息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