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与前CTO梁军千万股权纠纷升级
AI导读:
寒武纪与其前CTO梁军之间的千万股权纠纷近日持续发酵。寒武纪提起诉讼要求梁军以低价转让其持有的寒武纪股票,而梁军则反诉要求赔偿42亿元股权激励损失。双方就股权激励是否属于劳动报酬存在分歧,案件将于本周四开庭审理。
寒武纪与其前CTO梁军之间的千万股权纠纷近日在市场中持续发酵。据悉,梁军于1月21日通过个人社交平台透露,寒武纪已对其提起诉讼,要求其以合计约5.2万元的价格,转让其持有的约1152万股寒武纪公开发行的A股股票。该案将于2025年1月23日在北京市海淀法院开庭审理。
《科创板日报》记者于1月21日傍晚向寒武纪证券部求证,证实了梁军所述信息的准确性。
作为2024年A股市场的“涨幅王”,寒武纪的最新收盘价(1月21日)高达625元/股,这意味着梁军所持有的1152万股对应的市值已高达72亿元。
面对寒武纪的追讨,梁军在2024年10月发起了反诉,要求寒武纪赔偿其42亿元的股权激励损失。梁军声称,根据陈天石签署的入职意向文件,相关股权激励应被视为劳动报酬。
寒武纪方面表示,梁军自2022年初离职以来,一直未配合办理股权转让相关手续。
根据寒武纪此前公告,梁军在寒武纪上市前后通过股权激励,间接持有寒武纪股票。其中,上市前梁军通过北京艾溪科技中心(有限合伙)间接持有寒武纪的权益比例为2.88%,约有1152万股。上市后,梁军被授予10万股限制性股票,但离职后其已获授尚未归属的8万股限制性股票被作废。
寒武纪方面称,根据梁军与寒武纪上市前签署的股权激励相关文件,梁军持有的出资额应按照实缴成本加算年利率5%利息的回购价格进行转让,回购价格不超过10万元。
梁军于2022年3月从寒武纪离职,双方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公司未来发展方面,尤其是产品广泛落地和抢抓机遇期上。
梁军于2017年加入寒武纪,与创始人陈天石同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并担任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在加入寒武纪前,梁军曾在华为和海思半导体工作。梁军加入寒武纪后,寒武纪与华为在手机终端芯片业务上展开了IP授权合作。
梁军坚称,相关股权激励属于劳动报酬,因此他在2024年10月对寒武纪提起劳动争议诉讼,要求赔偿其股权激励损失。不过,该劳动诉讼尚未确定是否已被法院立案。
国浩律师(北京)事务所律师郑升豪表示,股权激励的法律意义与公众通常理解的“员工工资”概念不完全一样。股权激励属于民事合同关系,而工资则属于劳动关系。虚拟股权如增值权、分红权属劳动报酬,一般视为劳动争议;实股如股权、限制性股票,则属于股权争议,法律上属于民事法律关系。
因此,梁军能否以劳动争议相关的辩诉理由应对寒武纪的追讨或赢得股权激励损失赔偿,仍需更多证据支持。
寒武纪日前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0.7亿元至12亿元,同比增长50.83%到69.16%;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3.96亿元到4.84亿元,同比亏损收窄42.95%到53.33%。寒武纪在2024年第四季度的归母净利润预计在2.40亿元到3.28亿元之间,系其归母净利润历史首次实现单季度转正。目前寒武纪最新市值约为2700亿元。
股权激励对于上市公司高管而言,被称为“金手铐”,虽然带来了丰厚的激励,但也伴随着一系列复杂的限制性条件。例如,股权激励归属条件通常会对公司业绩规模、增幅、市值、技术研发指标等内容进行约定。
以寒武纪此前制定的《股权激励计划》为例,激励对象离职后,已获授但尚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均不得归属,并会进行作废失效处理。截至2024年年底,科创板股权激励广度已达到72.46%,已超过沪深主板过去18年来的激励广度。
荣正集团董事长郑培敏表示,股权激励制度已成为科创企业生产关系中的“必需品”,预计A股市场的股权激励政策体系将迎来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文章来源:财联社,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