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金融管理部门加大科技创新金融支持力度,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丰富金融产品谱系,拓宽融资渠道。同时,探索接力式金融服务和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推动科技型企业将“知识产权”转化为“资产”,构建一个健全且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显得尤为关键。近期,金融管理部门相继召开了2025年工作会议,会上明确指出,将进一步强化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充分利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宏观信贷政策的引领作用,不断扩充金融产品种类,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鼓励企业通过债券、股权等多渠道融资,并进一步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及北交所的改革。

充分利用货币政策工具

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是当前市场的热点话题。其中,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备受瞩目。2024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门设立了总额5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专项,专项中的1000亿元特别用于支持初创期和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取首次贷款。

该专项贷款的年利率为1.75%,期限为1年,且可展期两次,每次展期同样为1年。金融机构依据企业申请,并参考行业主管部门提供的备选企业名单和项目清单,按照风险自担原则自主决定是否发放贷款及其条件。金融机构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时,人民银行会对贷款台账进行审核,对于符合要求的贷款,将按贷款本金的60%向金融机构提供再贷款支持。截至2024年12月末,通过这一政策,银行已对接项目达22000个,签订贷款合同并等待企业随时提款的金额高达8389亿元。

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拥有多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华工法利莱切焊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简称“华工法利莱”)生产的装备能够精准切割30至40厘米厚的钢板,目前广泛应用于高端船舶制造领域。国家开发银行湖北分行在了解到华工法利莱正在推进相关项目后,第一时间向企业介绍了国家支持政策和专项贷款产品,并协助企业申报纳入项目清单,目前已成功发放1.05亿元的专项贷款。

未来,人民银行将继续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制定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细化政策举措,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质量。

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强化正向激励,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宏观信贷政策的引导作用,与财政政策协同,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优化信贷结构;二是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完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丰富金融产品种类,提升风险评估能力和金融服务技术水平;三是拓宽融资渠道,支持企业通过债券、股权等市场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提供接力式金融服务

近年来,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日益丰富,银行信贷、科创类债券、股权融资市场、科技保险等领域均取得了快速发展。据统计,截至2024年12月末,我国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3%。

南京银行副行长周文凯在“2025浦江金融与发展论坛”上表示,对于科技型企业的初创期,银行应更看重团队和领军人物,而非财务报表,通常提供信用贷款。随着企业成长,应关注其未来发展趋势,而非过去,通常采用债权加股权的服务模式。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曾刚指出,科技创新具有高风险、高不确定性和长周期的特点,而商业银行通常偏好低风险、稳定回报的项目,同时受制于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需要,融资期限也偏向中短期。科技型企业,特别是初创期企业,往往缺乏历史财务数据和稳定市场表现,业务模式和市场环境变化快,传统的风险评估方法难以适用,这种不确定性给金融机构带来了较大挑战。

因此,解决风险错配与期限错配难题成为银行业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关键。自2016年起,我国开展了“投贷联动”试点,旨在通过相关制度安排,将银行信贷与股权投资相结合,以股权投资收益抵补信贷风险损失。然而,实践中,银行信贷的风险控制逻辑与股权投资的风险投资逻辑并不匹配,相关工作仍存在挑战。

为进一步完善“投贷联动”,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银行业科技金融创新与发展报告》建议,应完善监管考核等配套要求。例如,随着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的建设推进,“贷款+认股权登记”业务模式已成为银行开展“投贷联动”的一种创新做法。但针对相关持有期间、溢价转让、持有到期转股等方面的配套政策、监管要求、会计制度规定、资本计量要求仍需进一步细化明确。

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

除了完善监管考核等配套要求外,丰富接力式金融服务的另一个关键点是构建科技金融服务生态圈。曾刚表示,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应围绕科技型企业的全方位需求,整合金融机构、政府部门、资本市场、科技园区、行业协会等多方资源,形成协同发展、资源共享的服务体系。

国开行北京分行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中关村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简称“中关村科技担保”)协同合作,探索符合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的合作模式。中关村管委会结合中关村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择优推荐科技型、先进制造业优质企业。国开行北京分行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独立评审、自主决策,为企业提供中长期信贷资金支持。中关村科技担保为企业提供信用支持。

北京新雷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雷能”)主营电力电子产品,研发经费长期占营业收入的17%左右。在业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融资需求较大。通过中关村管委会,国开行北京分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对接企业,联合中关村科技担保提供支持。2024年以来,已向新雷能发放中长期研发贷款1.2亿元。该合作模式有效结合了政府部门的组织信息优势、国开行的资金优势以及政策性担保公司的风险分担能力,成功支持了一批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现代服务业领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自2020年以来,国开行北京分行通过与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科技担保的三方合作机制,已为新雷能、凯普林光电等44家企业提供支持。通过构建市场化机制,缓解了科技型企业的信用结构搭建难题,在支持企业发展的同时有效防控了风险。

关于搭建科技金融生态圈的重点方向,《银行业科技金融创新与发展报告》提出:一是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多方协同整合分散资源,提高科技金融服务的效率和精准度;二是降低信息不对称,通过信息共享机制缓解金融机构与科技型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三是分散风险,通过政府、金融机构、资本市场的风险分担机制降低科技金融业务的整体风险;四是促进科技创新,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科技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