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达1745亿件和1.4万亿元,同比增长显著。快递业量质齐升背后是旺盛消费需求和庞大市场规模。然而数智化转型面临挑战,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预计未来快递业将持续增长,需推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并深化技术应用。

据国家邮政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达到了惊人的1745亿件和1.4万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1%和13%。这一成绩标志着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连续11年稳居全球首位,彰显出我国快递行业的强劲发展势头。

回溯至2013年,我国快递业务量仅为91.9亿件。十余年间,这一数字已激增近19倍,不仅实现了数量上的飞跃,更在服务质量上取得了显著提升。从次日达、当日达到如今的半日达,快递运送速度不断刷新纪录;服务范围也从城市扩展到乡村、工厂乃至海外,运送距离越来越远。以生鲜电商为例,“昨天挂树上,今天在路上,明天到桌上”的快递服务已成为常态。

快递业量质齐升的背后,是旺盛的消费需求和庞大的市场规模。我国拥有超过14亿人口的广阔市场,其中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构成了强大的购买力。2024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进一步丰富了消费场景,挖掘了下沉市场的巨大潜力。在双重助力下,快递业得以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加速奔跑”。

高效通达的物流网络、持续优化的运营模式以及数智化创新科技,为快递业的腾飞插上了翅膀。中西部寄递网络通达能力显著增强,新疆、内蒙古等地区“不包邮”问题得到有效改善。2024年,中部、西部快递业务量同比分别增长30%、35%,成为推动快递规模增长的新动力。此外,全自动分拣设备、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快递时效。去年,我国快递最高日处理量已突破7.29亿件大关。

小包裹推动大发展。快递物流如同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连接着千城百业、沟通着供需两端。通过“快递进村”,工业品得以顺利下乡、农产品便捷进城,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快递进厂”则助力制造企业降本增效,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快递出海”更是推动了国际贸易的繁荣发展,让“中国制造”走进千家万户。这份亮丽的“快递成绩单”,不仅展现了快递业的蓬勃生机,更映射出中国经济的无限活力。

然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正视快递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快递业的数智化转型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自动分拣等智能化设备尚未全面普及。此外,不同地区快递物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地区,快递服务网络亟待完善。有消费者反映,因当地快递服务未进村,老人领取快递需往返6公里之远。

展望未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消费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快递业有望迎来更多市场增量。预计202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将达到1900亿件。为此,各地应继续深耕各级市场,着力推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让快递服务的触角延伸至每一个角落。同时,快递企业也应不断创新突破,深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让无人机快递等新型服务模式更加普及化、常态化。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