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新补贴政策推动智能手机市场持续增长
AI导读:
近日,商务部发布的购新补贴政策正式落地实施,个人消费者在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数码产品时可享受补贴。该政策有效刺激了智能手机消费市场,线上线下销量大幅增长。同时,随着AI功能的推广,智能手机市场前景乐观。
1月20日上午10时左右,北京太阳宫凯德MALL小米之家门店内,店员们忙碌地穿梭于顾客之间,详细介绍购新补贴的领取流程和使用方式。苏先生与妻子便是其中的受益者,他们趁着北京购新补贴政策的正式落地,特意前来选购新手机,每部手机均享受了超过300元的优惠。
近日,商务部携手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了《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购新补贴实施方案》。根据该方案,个人消费者在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这三类数码产品时,均可享受购新补贴。补贴政策规定,每人每类产品限购一件,补贴比例为减去生产、流通环节及移动运营商所有优惠后的最终销售价格的15%,且每件产品的补贴上限为500元。记者调研发现,购新补贴政策已在部分线上平台和线下门店落地实施,对智能手机消费市场产生了显著的刺激作用。京东平台数据显示,截至1月20日12时,购新补贴上线省市的手机产品销量环比增长高达200%,平板产品增长300%。
线下门店咨询量激增
随着北京、上海、浙江等地于1月20日正式启动实施手机等购新补贴政策,线下门店的咨询量也随之大幅增加。在北京太阳宫凯德MALL的小米之家门店,顾客络绎不绝地前来咨询购新补贴的使用方法。店员温女士透露,小米之家门店80%的手机、平板和智能手表产品价格均在购新补贴范围之内。为了确保补贴政策的顺利实施,店员们在前一晚连夜测试了补贴领取流程,并打印了纸质版的核销操作步骤,以便帮助消费者顺利完成补贴领取和核销。
一位年轻顾客表示,他被购新补贴政策所吸引,特意前来门店选购手机,并计划为长辈购买智能手表。温女士还介绍,仅在1月20日上午,已有数十位顾客前来咨询购新补贴的使用方式,这充分显示了购新补贴对消费市场的积极刺激作用。此外,北京的消费者可通过京通小程序领取购新补贴券码,并在线下消费时展示给商家进行核销。
值得注意的是,在购新补贴政策正式实施前,苹果、华为等多款产品已提前降价以满足补贴条件。太阳宫凯德MALL苹果门店店员表示,iPhone 16 Plus和iPhone 16的降价金额最多,均降低了800元,而iPhone 16 Pro系列则优惠了700元。同时,华为多个热门机型也被纳入补贴范围,包括华为Mate 70和华为Mate 60。
线上平台积极响应
京东、天猫等线上平台也积极响应购新补贴政策,纷纷上线手机数码产品政府补贴专区。天猫平台表示,从1月20日起,浙江省、江苏省的用户在天猫平台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数码产品时,可享受销售价格15%的立减补贴。首批覆盖的手机品牌包括华为、小米、OPPO、一加、vivo、荣耀、三星等。而广东、上海、海南、重庆、山西、吉林、福建、四川、内蒙古等省市(区)的数码产品购新补贴也将陆续上线。
京东平台同样表示,1月20日,北京、湖北、江苏、浙江、陕西等地的购新补贴活动已全面上线,其他省份的活动也在陆续推出。包括小米、华为、荣耀、OPPO、vivo、苹果在内的20多家厂商积极参与其中。京东平台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20日12时,购新补贴上线省市的手机产品销量环比增长达200%,平板增长300%,智能手表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尤其是智能儿童手表的销量环比增长了100%。其中,手机产品的热销价格段集中在3000元至4000元之间。
为确保补贴能够真实有效地发放给消费者,京东平台提供了相关服务,帮助消费者实现上门签收、激活、比对等流程。同时,京东物流还利用技术手段对3C数码产品进行追踪和溯源,以确保设备购买的真实性。
智能手机市场前景乐观
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为7643万台,同比增长3.9%。机构分析认为,各价位段新品的集中上市以及部分省市推出的购新补贴政策共同推动了整体市场的持续增长。其中,vivo、华为和小米等厂商的强势表现助力安卓市场增幅超过7%;而iPhone 16系列的销售表现则不尽如人意,导致iOS市场继续同比下降。
IDC报告还指出,得益于过去几年积累的换机需求逐渐释放,2024年全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为2.86亿台,同比增长5.6%,实现了时隔两年的触底反弹。此外,随着AI功能的推广,许多厂商正在优先考虑智能手机新一代AI功能的发展。IDC预计,购新补贴政策首次扩张至消费电子领域以及AI功能的持续落地等因素,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换机需求,推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延续增长趋势。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