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推工业领域AEO制度试点,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
AI导读:
上海市推出工业领域AEO制度试点方案,对受信企业实施免检政策,旨在优化营商环境,减少企业检查频次,助力企业发展。该方案借鉴海关AEO制度经验,首批认定2360家工业企业,提供三重福利。此举将对整个经济生态产生积极影响,期待未来惠及更多企业。
近期,上海市推出了一项创新的制度试点方案,为众多企业带来了春节的惊喜“大礼包”。
据权威媒体报道,这份名为《上海市工业领域经认定的经营者(AEO)制度试点实施方案》的文件,由上海市经信委、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人社局等七大部门联合发布,其核心亮点在于对受信企业实施免检政策。相关企业只需在“一网通办”平台在线签署承诺书,即可在接下来的三年内,针对低风险行政检查事项享受零打扰待遇,从而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创新研发、市场拓展、产品质量提升等核心事务中,全力推动经济发展。
以往,春节前后是企业接受各类检查的高峰期,频繁的检查让企业倍感压力。尽管各执法部门均依法依规行事,但客观上,企业在应对检查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这不仅干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速度。
上海市此次推出的工业领域AEO制度试点,是全国首创之举,借鉴了海关成熟的AEO制度经验。所谓“AEO”,即“经认定的经营者”。该方案聚焦于上海的三大先导产业和六大重点产业,首批认定了2360家工业企业,并为它们提供了“三重福利”:三年内,针对低风险行政检查事项,免于有计划的现场检查;针对中风险行政检查事项,每年仅检查一次;同时,推行柔性执法,对情节轻微或社会危害较小的企业违法行为适用首违不罚。
或许有人担忧,这样的政策是否会过于宽松,导致监管失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不打扰”的监管方式并非放任自流,而是在严格监管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精准监管和高效监管。在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的同时,也确保了市场秩序的稳定。
从首批试点企业的认定过程来看,多部门严格把关,从约5000家企业中筛选出符合9个指标的“优等生”。这些企业在历年的行政执法检查和金融大数据中表现优异,三年内未发生过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环境污染事故、欠薪等违法行为,且无单次处罚金额超过5万元的行为。从行业类型分布上看,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企业占据多数,这也充分显示了该制度对重点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持。同时,受信企业名单实行动态管理,每三年复核一次,确保了制度的公平性与科学性,也激励企业持续保持良好的经营状态和合规记录。
上海市的这一创新举措,与国家对涉企行政检查的要求高度一致。国务院近日公布的《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最大限度减少入企检查的频次,并从严控现场检查、合理选择检查方式、建立分级分类检查制度、公布年度检查频次上限四个方面作出具体规定。
正如五月天乐队歌词所言:“不打扰,是我的温柔”。上海市给企业带来的“不打扰的温柔”,不仅是监管制度的创新,更是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这一举措将对整个经济生态产生积极影响,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企业受益于这一试点政策,轻装上阵,蓬勃发展。同时,也希望各地区、各部门能够借鉴上海市的经验,不断探索优化涉企行政检查的方式方法,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加宽松、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共同推动中国经济持续繁荣发展。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