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生物医药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AI导读:
广东作为生物医药大省,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2024年,广东锚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规模超万亿元目标,持续出台支持政策,加强创新协同,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企业正从国际药企的追随者逐渐成为竞争者。
广东,作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领头羊,其医疗器械产业规模连续多年稳居全国榜首,药品生产许可证、中药生产企业及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亦均位列全国首位。基因测序仪(全国占比超四成)与呼吸机(全国占比超五成)等关键产品产量同样傲视群雄。这些辉煌成就不仅彰显了广东作为生物医药大省的雄厚实力,更为其向更高目标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步入2024年,广东更是锚定了“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规模超万亿元”的宏伟目标,持续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汇聚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的精英资源,深化创新协同,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台阶。
创新驱动,引领生物医药研发新风尚
2024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学科带头人何晓顺教授团队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他们利用自主研发的“离体大脑养护技术”,成功“复活”了一个“死亡”了50分钟的离体猪大脑,这一突破性成果再次证明了团队在器官医学领域的卓越实力。目前,该团队正与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奇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携手,推进以医工结合为核心的产学研合作,旨在全球范围内开辟器官医学的新赛道。
何晓顺教授展望道:“未来,团队将继续以解决临床问题为指引,加速中国原创的器官医学平台建设,推动相关设备研发与应用推广,在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同时,不断拓宽器官医学的深度与广度。”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企业的迅速崛起,广东的生物医药产业已从国际药企的追随者转变为有力的竞争者,这得益于广东坚实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丰富的医疗资源及临床资源。
数据显示,广东医疗器械产业规模持续领跑全国;同时,广东在药品生产许可证、中药生产企业及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上均占据全国首位。此外,广东在基因测序仪、呼吸机等产品产量上也位居全国第一。2023年,广东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实现营收6638亿元,稳居全国前列。
在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同样蓬勃发展,目前全市拥有生物医药产业相关企业6500多家,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在2023年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评比中荣获优秀,广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五,是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第一梯队成员。
2024年上半年,广州新获批临床试验批件75件,同比增长44.2%,占全省近一半;同时,新获批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42件,同比增长高达100%。
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壮大,2024年10月,广东省政府正式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广东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广东省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规模将超万亿元,规模以上医药工业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
政策护航,全链条支持生物医药产业
从药械的研发、生产到临床应用,再到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闭环,每一步都离不开创新体制机制和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广东正持续针对产业堵点难点“对症施药”,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任务和举措。
以和铂医药为例,这是一家专注于肿瘤及免疫性疾病领域创新药研发及商业化的全球化生物制药企业,拥有全球稀缺、亚太地区唯一的全人源抗体研发平台。在广州,和铂医药携手领军科学家共同创办了创新药研发企业崧铂医药,专注于“炎症危险信号调节器”相关创新疗法。得益于广州市政府的政策支持,崧铂医药的研发项目正在快速推进中。
2024年初,广州以市政府1号文形式出台了《广州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并配套印发了《创新药械产品目录管理办法》《关于支持创新药械高质量发展十条》等系列政策,持续构建“1+N”政策体系。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广州正在研究制定产业高质量发展计划、院内制剂产业化、价值园区建设等文件,旨在全方位、多维度地打造有利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
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中旬,广东省共获批5个1类创新药(7个规格)、2个中药新药、4个2类创新药。这些创新药物的诞生,离不开政策的持续支持和推动。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表示,广东将布局新一轮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等重大科技创新专项,支持创新药械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标志性产品产业化攻坚。同时,广东还将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政策性金融支持,进一步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向心力、发展硬实力和产业发展吸引力。
协同创新,共筑生物医药产业新辉煌
为实现2027年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规模超万亿元的目标,广东正不断加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平台和产业园的建设。目前,广东已拥有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地,如广州国际生物岛、深圳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
在广州国际生物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领衔的广州实验室等国家级重点科研平台与众多头部药企和产学研单位集聚一堂,共同推动产业发展。无人机搭载着医疗检测样本频繁往返于珠江两岸与生物岛之间,为科研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内,已有超过120家企业入驻,其中澳资企业达56家。该产业园正逐步形成一个链接传统医药产业合作的全球网络,推动中药产品远销海外。这一成就的背后,离不开基础科研的强力支撑和产学研的协同推进。
此外,横琴实验室的揭牌启动也为广东生物医药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该实验室由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牵头建设,汇聚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等单位的科研力量。实验室在建设之初便重视并布局了一批科研创新产业化工作,助力琴澳中医药产业化。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表示:“广东省中医院不仅为横琴实验室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临床资源,使科学研究源于临床、回归临床,还为实验室建设提供了优越的科技和人才资源。双方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打造了一支复合型创新队伍。”
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副所长刘建兴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需要进一步打通资源,发挥协同效应,充分利用港澳高校科研、医院资源和法律制度等优势,推动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
(图片及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