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新型工业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总结了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四个关键词:稳中有进、创新突破、数字赋能、助企强企。我国工业基础稳固、产业韧性强劲,对未来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充满信心。

中国网财经1月21日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今日下午3时隆重召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专题介绍“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情况。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以及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共同出席,并就媒体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以下为发布会文字实录: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各位媒体朋友,下午好!首先,衷心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工业和信息化事业的深切关注与鼎力支持。

2024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勇担重任,以新型工业化为关键任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诸多新进展与新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特别提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破千万,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捷报频传,嫦娥六号成功月背采样,‘梦想号’勇探深海奥秘”。回顾过去一年,我想用四个关键词来总结:

首先是“稳中有进”。我们牢记总书记“制造业必须筑牢”的指示,深入实施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支持工业大省发挥“领头羊”作用。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较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总量达到40.5万亿元。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稳居全球首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7%,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四成,切实发挥了经济“稳定器”和“压舱石”的重要作用。

其次是“创新突破”。我们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在重大装备领域,C919累计交付16架,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成功点火,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实现全船贯通;在基础领域,全球首台25兆瓦级风电主轴轴承、齿轮箱轴承以及全球最大打桩船主油缸等成功下线,填补了国内高铁、核电装备用高性能紧固件的空白;在高技术产业领域,2024年共有48种创新药、65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1000千瓦级民用涡轴发动机取得型号合格证,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

第三个关键词是“数字赋能”。我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适度超前”原则,在城市大力发展千兆光网,在乡村和偏远地区扩大网络覆盖,累计建成5G基站425万个,5G网络不断向农村地区延伸。融合应用不断深化,5G已广泛应用于80个国民经济大类中。“5G+工业互联网”全国建设项目数超过1.7万个,实现了41个工业大类的全覆盖。数字产业持续壮大,2024年前11个月,数字产业业务收入达到31.7万亿元,同比增长5.4%,利润总额达到2.4万亿元,同比增长4.0%。

最后是“助企强企”。我们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推动出台了《关于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的意见》。全年减税降费及退税总额超过2.5万亿元,现行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我们上线了中小企业服务网,累计为70余万家中小企业提供了各类免费服务。同时,我们加快优质企业培育,实施了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累计培育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46万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57家,一个专注主业、聚力创新、梯次成长的培育体系已基本形成。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未来我们仍需倍加努力。我国工业基础稳固、产业韧性强劲、发展潜力巨大,我们对推动今年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充满信心。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加大力度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中国网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