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4年四川金融运行呈现总量稳、结构优、成本降特点,贷款保持稳定增长,存款增速平稳,信贷结构持续优化,社会融资成本持续下降,为实体经济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中新网成都1月21日电 (杜成) 21日,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在蓉城举行新闻发布会,详细通报了2024年度四川省金融运行的整体状况。据报告,四川省金融运行在2024年展现出“总量稳、结构优、成本降”的显著特点,金融总量的稳健增长为四川省实体经济的稳步复苏与向好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数据显示,2024年四川省贷款规模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截至2024年12月末,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1.76万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1.15%,增速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个百分点。全年贷款增量达到1.18万亿元,这一增量不仅处于历史同期的高位,还稳固保持了中西部地区的首位。从结构层面分析,企(事)业单位的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13%,增速相较于整体贷款增速高出1.9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四川省存款增速亦保持平稳。截至2024年12月末,全省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3.41万亿元,同比增长9.08%,增速较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7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余额的同比增长率更是高达11.64%,高出整体存款增速2.56个百分点。

在信贷结构方面,四川省金融业在过去一年中持续优化,对重点区域和行业的金融支持更加协调。从地域分布来看,四川省域内的经济副中心城市在贷款增速上领跑全省,宜宾市和泸州市的贷款增速分别高达15.76%和15.39%。在行业分布上,第三产业贷款同比增长14.19%,增速高出整体贷款增速3.04个百分点。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贷款增速尤为突出,分别达到了28.72%、27.35%、25.55%和19.25%。

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聚焦全省700个重点项目、川渝共建重大项目以及专项债和特别国债支持的项目,积极开展融资对接工作,强化融资保障。截至2024年12月末,四川省基础设施贷款余额已突破4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3.14%,这一增速已连续10年高于整体贷款增速。

此外,该行还积极引导四川金融机构探索创新“五科”联动的科创企业融资新模式,包括科创投、科创贷、科创贴、科创保、科创券等,并深入实施绿色金融、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以及数字产业金融支持等专项行动。截至2024年12月末,四川省绿色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以及普惠小微贷款的余额分别同比增长21.77%、16.23%和16.13%,这些增速已连续5年高于整体贷款增速。

在房地产领域,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在2024年全面落实了一系列增量政策,积极支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截至2024年12月末,四川省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发贷款余额增长高达111%,金融支持“保交楼”任务已全面完成。同时,全省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51%,较三季度末回升1.34个百分点,全年个人住房贷款发放总额超过33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的一年中,四川省社会融资成本持续下降。2024年12月,四川省新发放企业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为4.18%,同比下降34个基点,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普惠小微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4.20%和3.03%,同比分别下降77个和97个基点。其中,批量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的政策惠及了全省495万户家庭,预计未来一年将减少居民房贷利息支出约100亿元,从而较大程度地减轻了购房者的还款压力。

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推动四川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