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广东发布《关于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助力广东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近十年广东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质量不断提升,融资额高达8.86万亿元,大湾区互联互通取得显著进展。

2025年1月21日,广东省政府正式发布了《关于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助力广东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标志着广东在推动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及“1+N”政策体系落实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此文件不仅是广东近年来首份聚焦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更是对广东资本市场未来发展路径的明确指引。

据广东证监局最新消息,过去十年间(2015年至2024年),广东资本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

在融资领域,广东企业通过IPO、股权再融资、发行交易所债券等多种方式,累计在境内资本市场融资额高达8.86万亿元,稳居全国领先地位。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广东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强大支持力。

在科研创新方面,得益于科创型企业的强劲带动,广东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持续增长。2024年,广东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总额达到2900.2亿元,占全省科研经费的60.4%,研发强度高达2.89%。这一比例不仅彰显了广东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也进一步推动了全省科研实力的提升。

在投资者回报方面,过去十年间,广东省共有840家上市公司实施了现金分红,占比高达96%,分红总额累计达到1.8万亿元。其中,美的集团、格力电器、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等4家上市公司累计分红超过千亿元,另有20家公司累计分红超百亿元,149家公司累计分红超十亿元。这些数字充分展示了广东上市公司在回馈投资者方面的慷慨与决心。

截至2024年底,广东A股上市公司数量已达到875家,位居全国首位。其中,近十年新增上市公司529家,分别登陆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在这些新增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高达82.6%,达到了437家。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广东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雄厚实力,也预示着未来广东资本市场在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金融机构方面,过去十年间,广东新增了6家证券公司、11家基金公司、2家期货公司。与2014年相比,证券公司总资产增长了191.8%,基金公司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增长了702.3%,期货公司资产增长了113.6%。这些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为广东资本市场的繁荣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还新增了一家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广州期货交易所。该交易所于2021年4月正式揭牌,是国内首家混合所有制交易所,也是境外机构首次获准入股内地期货交易所。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完整期货产业链和风险管理中心的重要平台,广州期货交易所已推出工业硅、碳酸锂、多晶硅等多个期货和期权交易品种,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风险管理工具。

在大湾区互联互通方面,广东省在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和QDIE(合格境内投资企业)资格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截至2023年底,广东省内共有202家机构和79家机构分别获批QFLP、QDIE资格,批复额度分别约533.8亿元和20.85亿美元。这些资格的获批将进一步促进大湾区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和跨境合作。

此外,在对外开放和跨境展业方面,广东也取得了重要突破。2020年6月,摩根大通期货股权变更获核准,成为外资股比限制取消后的国内首家外资全资控股期货公司。2022年7月,科达制造股份公司在瑞士证券交易所发行GDR,成为GDR国内首批开启“中瑞通”的上市公司之一。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广东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水平,也为广东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